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04|回复: 3

和式太极拳形成和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5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http://www.sportsol.com.cn/news/zhws/2003-11-27/23
    和式太极拳由一代武术宗师清朝怀庆府赵堡镇人和兆元(1810~1890)始创。
    赵堡镇位于河南省温县东十五里。据《赵堡镇志》记载:“春秋时期,晋昭公封大卿赵公食邑于温,于温东十五里许挖地筑堡而居,故称赵堡。古赵堡东西长三里,南北二里半,周长九里十三步,护城墙二丈四尺,宽三丈八尺,望瀛,向离,瞻华,法坎,四座城门巍然屹立,护城河宽三丈,深丈许,沿青峰岭至赵堡九条路沟,曲折蜿蜒,乃形成九龙朝凤之势。堡南三官庙为凤头,中心关帝庙为凤腹,北面孙真庙为凤尾,东祖师庙,西三清庙为凤翅,另有名胜古迹多处:铁三官,杨裹槐,金银二家凤凰台,没梁庙,舍身台,七十二台阶至顶,穿走廊有三十二柱,六人合围唐古槐,魁星阁上点状元,永安寺(即南大寺)占地五百四十庙。……赵堡北依太行山,南傍黄河水,山荫河育,人勤土沃……赵堡古来即居南北之要津,东西通衢,车水马龙,百业兴旺,姓氏一百单二。可谓物华天宝,地灵人杰,人才辈出,誉满华夏。”
    代表着中华古代文明的太极拳在这里传承、发展,出现了许多太极拳名师及传奇故事。
    太极拳苑一代宗师和兆元就诞生在这里,和式太极拳也从这里走向全国,传至海外。
    和兆元,字育庵,出生于一个世代医林之家。其父讳彦方是当地杏林名家,为使其子和兆元能秉承家学,嘱其自幼习文学医。和兆元十五岁时,其姐夫李棠阶觉得内弟天资聪颖,活泼机敏,有习武的天份。时值清王朝后期,社会动荡,劝其兼习武技。和兆元在其姐父李棠阶的鼓舞下,经得其父同意,于1825年冬开始从学于赵堡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和兆元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经十余年磨练,太极拳功夫出类拔萃,责无旁贷地全面继承了师传太极拳理法。
    和兆元修医习武,到以后创拳,李棠阶对其影响较大。
    “李棠阶(1798~1865),字树南,号文园,谥文清,温县南保封村人(距赵堡北3里-笔者注)。22岁中举人,25岁中进士,次年受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左都御吏,户部尚书,军机大臣,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李棠阶一生勤学不辍,并以日记自省,三十余年无一日漏,尤潜心理学,最崇王阳明和汤斌……”(摘自温县志)
    道光十六年,李棠阶自京回乡丁母忧时,和兆元时年二十六岁,风华正茂,武功精到。李棠阶回京时,遂邀和兆元一同进京供职,并授以“武信郎”之职。
和兆元在李棠阶的影响下,使太极拳及理论有一个长足的发展。李棠阶文韬武略,政治、军事、天文、地理、谋略无所不精,尤精理学及中华传统文化。以《易理》及儒家、道家之学、兵家之策为太极拳作理论充实。和兆元武功精湛,通晓医学,精心钻研太极拳,广交武林同道,对中华武学精华兼容并蓄,勇于改革,勤于实践,以太极理论指导规范拳架,使理论与实践完善结合。并修改拳架中的手法、身法、步法等,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增补不足,删其繁琐,完善为72式,创编了一套既不失传统又独具特色的“代理架”,即和式太极拳。
    和兆元所创新架及理论较原来赵堡流传的拳架更易为人接受。他身为大师兄,又身份特殊(清廷官员),且能尊师重道,在1894年随李棠阶在家乡十余年间,陈清平常嘱和兆元代行师之职责,传拳授理,惩恶扬善,故和兆元对众师弟在拳架功理上有很大影响。因而在赵堡所传之拳架多为和式太极拳,或因地域称赵堡太极拳。
    和兆元在京期间的传奇故事很多,至今仍在流传。据传,清同治年间,李棠阶在惩处胜保和两江总督何桂清时,力主严惩,以整肃纲纪,将胜保、何桂清先后处死,从而树了政敌。慈禧一次发难李棠阶,在招见李棠阶夫人时,问大脚好还是小脚好?李夫人甚是为难,慈禧为大脚,李夫人为小脚,不便回答,慈禧借故赐李夫人三尺白绫自裁。和兆元知姐姐蒙冤而死,心中气愤,竟将一侍卫打死,为此和兆元获罪。后经姐夫李棠阶多方周旋,使其充军至九架山。所谓九架山,实为赵堡镇东南数里之外的北平皋村摆放的九块大石。和兆元名为充军,实为返归故里。
    和兆元忠于继承,勇于革新,博采众长,勤于实践,师前贤心法,不泥古人步迹,从拳理拳法到兵器运动,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太极拳学派。他成就虽大,可惜没有公开课徒授艺,只在家中传子润芝、免芝、敬芝、慎芝和长孙和庆喜。
    和兆元归里后,以研拳或教子孙自娱,长子润芝、次子勉芝、三子敬芝、四子慎芝及长孙和庆喜均得真传,和润芝兼承家传医术,精中医内科,受人敬仰,人称和润芝大师傅,勉芝二师傅,敬芝三师傅,慎之四师傅。和敬芝才兼文武,授“文林郎”之职,曾随李建(李棠阶之子)参赞政务。又主讲武陟河朔书院,著有《高手武技论》等太极拳理论。
    和润芝传其子庆喜、庆文、庆台。
    和庆喜(1857~1936),字福棠,和兆元长孙,又得祖父亲传。为人和善,德高望重,身怀绝技而不露,为弘扬和式太极拳晚年开山收徒授艺,他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人讲艺,在短短数年内,教出了一大批如和学信、和学敏、郑伯英、郑悟清、刘世英、郝玉朝、陈桂林、柴玉柱、郭云等各怀绝技之门徒,他们成为日后弘扬和式太极拳的中坚力量。
    和庆文(1872~1948)是和润芝次子。秉承家学,医拳皆精,尤精中医内科及疑难杂病的诊治。开设文盛堂药号,治病救人。传子学信、学惠医学和拳技。
和学信为和庆文长子,自幼习医学拳。1928年,父亲医业繁忙,伯父和庆喜开山教拳,便随伯父习祖传拳艺。和学信性格直爽,伯父为磨其性情,故加推辞,和学信锲而不舍,早晚侍奉伯父身边,常念叨曰:“大伯,咱和家的宝贝您得给孩子留下。”伯父答曰:“我一无金银,二无珠宝,有啥宝贝?”和学信答曰:“宝贝就是咱家的太极拳。”经观察磨练,觉得侄和学信可承衣钵,遂不遗余力,亲传口授。和学信不负厚望,承祖传拳艺与医术于一身,成为和氏家学的主要承传人。抗日战争期间,迁避宝鸡业医教拳,建国后返归故土赵堡镇,其子士英、士俊皆得父真传。
    和学惠是和庆文次子,在拳艺上得伯父亲传,解放后,也从宝鸡迁返赵堡。1979年,国家抢救挖掘传统武术,慕名拜访问艺者络绎不绝,和学惠不厌其烦,耐心示范讲解,积极传播家传拳技,主要传人有三子保森及同村人徐秋等。
    和庆喜之高足郑锡爵(1906~1961),字伯英。功底扎实,身手不凡,民国20年,师率习拳未满三年的弟子参加开封国术擂台赛。郑伯英力克群雄,夺得第一。后任国民第四集团军总部武术教官。建国后任西安市武术协会委员,在西安及西北地区广传和式太极拳,誉满西北,桃李盈门。与郑悟清一道被人誉为和式太极“西北二郑”。他为弘扬和式太极拳做出了突出贡献。
    郑悟清(1895~1984),字风臣。赋性朴实,先天体弱,从商务农,不堪事繁负重积成痼疾,奄奄不起。和庆喜见而怜之,授以回生健身之和式太极拳,终使其疾病痊愈,从此苦练不辍。1938年,日寇入侵,转从西安。在西北先后授艺四十余载,学者遍及各行各业,为和式太极拳的继承、传播作出了很大贡献,与郑伯英并称和式太极“西北二郑”。
    和庆喜之子和学敏也迁居宝鸡,其他弟子相继外出避乱。郭云远走山西,陈桂林转从陕西,还有郝玉朝、刘世英等远走他乡。他们犹如火种一样使和式太极拳燃遍西北,传至全国。
    和学信之子士英、士俊,自幼随父业医,在拳术上得父真传,均赋性聪颖,为人正直,拳医双馨。“文革”前,和士英业医之余在赵堡课徒授艺,从学者多人。“文革”开始后,被指责为夜聚白散、反动拳术等,授拳被迫中断。后只在家中传其子定元、定乾、定中(又名少平)、定国(又名有禄),侄定宇。1983年,国家大力倡导武术,又传侯福明、戴忠铭等。
    和士俊为和学信次子。秉承家学,太极功夫出类拔萃。建国初期任温县一中教师,后在河南中医学院、省卫生厅任职。常利用闲暇传授和式太极拳。
    和学俭为和庆台之子。为人宽厚,在当代和氏族人中辈份最长。1993年成立“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被推举为会长。他为弘扬家传拳术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传子保龙、保国。
    和保森得父和学惠亲传,早晚勤练体悟,为推广和式太极拳先后赴杭州、广东等地传拳,学生众多,遍及全国。
    和学惠弟子徐秋学而有成,1984年参加省太极拳锦标赛获60公斤级推手第二名。后经人介绍到平顶山市传拳,并开设推拿诊疗所,治病疗痛,造福人民。
    郑悟清弟子纪昌秀,在香港成立了“香港和式太极武术(国际)总会”并任会长。下设分会遍及世界各地,会员达一万多人。在海外积极推广和式太极拳,成绩斐然,被聘为香港武联副主席。其子张万强、女张万姝及弟子何均竟、陈然、潘宗豪、李君明在国内外历次比赛中均成绩优异。她为和式太极拳传向世界做出了很大贡献。
    刘瑞为郑悟清弟子,三十多年潜心拳艺,足迹遍武汉、广州、新疆等地,传拳授艺,并勤于笔耕,时有文章发表及书出版。再传弟子夏春龙,自幼习武,曾从学于任自义等,现任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秘书长,为弘扬和式太极拳作出了较大贡献。郑琛为刘瑞弟子,他注重实践,工作和训练之余传拳著书,弘扬太极。李随成师承郑悟清,为人侠义,偏爱太极拳技击术。1984年,曾获陕西省推手对抗赛75公斤级冠军,并在西工大、纺院多次讲学传拳,学生多人。
    侯尔良为郑悟清弟子,1955年在赵堡时曾从学于柴玉柱、和庆台,数十年来勤学苦练,持之以恒,退休后曾到武汉、北京等地授拳。宋蕴华尊师郑悟清,常年奔波于外,在国内外推广太极拳,并有著述问世;原宝山走南闯北,宣传太极,有书出版;郑瑞为郑悟清长子,幼时曾与父同师从学于名师和庆喜,对所学回忆汇集,与潭大江合作整理成书;郑钧为郑悟清次子,再传弟子王根念为人厚道,工作之余传授和式太极拳,并与国外弟子创办了中意武馆。
    郑伯英弟子张洪道,50年代曾获西北五省推手冠军。传有弟子王庆升、王海洲等。任自义先从学于和学信,后随舅舅经商到西安后,跟郑伯英学拳。他为人谦逊,忠于继承,对和式拳颇有感情,80余岁高龄仍能健步如飞。郭士奎师承郑伯英,再传弟子王长安,勤学苦练,广交朋友,在广西南宁等地传授和式太极拳。弟子中著名者有刘洪宾等。柴学文尊师郑伯英,为人豪放侠义,尊师重道,传学生多人。直存喜为郑伯英外甥,在西安随郑伯英习拳多年,后远走青海,他能较好地继承师传,所练拳架简洁流畅,圆活紧凑,传有弟子郑留根等。
    和定元为和士英长子。为人忠厚,自幼随父习医学拳,侧重家传医学的继承,学而有成,在赵堡镇开设诊所,悬壶治病。次子定乾幼时即随父习练家传太极拳及器械。对祖传拳技能较好地继承,1993年至今历任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教练部主任及副会长等职。1984年参加温县首届太极拳推手赛,成绩突出,被选拔参加省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获推手65公斤级第二名。1992年以来,多次率弟子参加多种太极拳赛事,均取得优异成绩。二十年来,积极推广和式太极拳,主要传人有和东升、董永胜、宋国庆、王佩华、顾广州、贾澎、徐大军、马建设、和曙光、李景利、陈志明等。
    三子少平业医习拳,勤于笔耕,曾有多篇介绍和式太极拳的文章发表在《中华武术》等杂志,颇受好评。
    和式太极拳自和兆元创始至今,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当前已遍及全国,传及海外,形成一大流派。1993年,由我和夏春龙、和学俭、和保森、和定乾等人发起,经省体委、县体委及民政部门批准成立了赵堡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专致于和式太极拳的研究和传播,并多次组队参加国内多种太极拳赛事,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995年,博爱县和庄相继成立了博爱和式太极拳协会,和纯秀、和东周分别任会长和秘书长,并多次组队参加各种太极拳赛事,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夏春龙在重庆市广传和式太极并组织成立了重庆和式极拳研究会,并任会长,使和式拳在西南的发展有了组织的保障。2002年,焦作市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后,焦作成立了焦作市和式太极拳研究会,由徐拥军、和涛、朱涛分别任会长和副会长,李景利、唐豫安任正、副秘书长。之后,江苏等地也相继成立了有关和式太极拳的社会团体组织。我们相信这一优秀拳种必将进一步弘扬光大,为世人瞩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16 15: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氏太极拳,头一次听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0 16: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要求为赵堡拳正源

赵堡拳的历史有兴趣的可以多看写资料,不要听信部分人的片面言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