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9|回复: 0

转] 太极养生的“十三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11 22:0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的拳道、拳理如同《道德经》所说“道可道非常道”那样,这就要求我们在练习中不断地去“悟道”,找出其中的奥妙来,才能练成上乘功夫。下面介绍太极养生的“十三悟”以提供练习者参考。
  一、悟静
  悟静,就是要悟出“平心静气”。
  1)思想上静
  练拳者要除去妄想,排除杂念,做到心中“一无所着,一无所思”。这样,就能做到意志集中,思想为一,心无二用。
  2)环境上静
  锻炼时,应坚持一早一晚,要事先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地方清洁卫生,可免于疾病传染;环境僻静,可以脱离一切吵杂声的干扰。这样,才能清心寡欲,去掉轻浮、张狂之气。
  总之,我们要在“静”字上下工夫。静下来后,就可以专心思考,细心揣摩。对一招一势的运行,转换、虚实、开合、缠绕等基本要领,才能逐步领悟,姿势趋于正确,较快地纳入
太极拳的轨道。久后,自会达到“意之所向,全神贯注”之境。
  二、悟意
  悟意就是悟出以意引气,以意引领动作。这就是说,太极拳的一招一势,一举一动都是以意来引领的。什么是意?简单地说,意就是心思,就是思想,就是大脑,就是脑神经。大脑是全身神经的枢纽,发号司令的指挥部,周身肌肤、骨节、五脏、六腑无不听命,所以说,太极拳是在脑神经意识的支配下而运动的。
  思想想到那里,手就运行到那里,心里怎样想,四肢百骸就怎样做,决不是凭着力气鼓着手足在运行。用意则轻灵自如,用力则僵硬迟滞。拳论说:“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和“意之所向,全神贯注”就是这个意思。
  三、悟慢
  悟慢就是悟出缓慢。一般学拳的人,往往在迫切要求学习的思想指导下急于求成,殊不知快、慢的利弊和二者间的辩证关系。俗语说:“心急吃不了热油糕”,“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确有它的道理。
  1)学习进度要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要想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就学完学成一套。要树立一个慢慢学、认真扎实学的思想。这就是说,不学则已,学就要循序渐进,老老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一着一势地学。一招熟悉之后,再学下一招。决不可粗枝大叶,雾里看花,不求甚解,快速地学。学慢,对手足部位、定型、运行、上下承接、虚实转换等基本要领就能看的多,听的多,炼的多,领会的地方也就多。学慢,既是反复熟悉、巩固、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反复锻炼、认识、实践、校正的过程。姿势、动作就会逐渐趋于正确,运行就会走上正规而经久不易改变和遗忘。
  学的快,手足错乱,运行呆滞,对行气,运转更是茫然,天长日久,姿势谬误,丑态百出,校正起来实在困难,常言:“宁教千遍,不改一招”,就是这个意思。学的虽慢,可是一遍过手,就能收到基本上趋于正确的定型效果,即令稍有差错,校正起来也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学的快了,着着势势不够真切,差错横生,校正起来,精力和时间不知耗费到如何程度!所以,学的慢,实际是快;学的快,实质是慢,这就是二者的辩证关系。
  2)动作运行要慢
  在锻炼时,由始至终应该顺从自然,慢慢地运行,不宜于快(但也不宜过慢),行成前后路数不清或上下不接现象。只有在缓慢运行中才能思想集中,全神贯注,精心去思考、揣摩运行规律,内劲转换,腰脊园活等。当姿势趋于正确、定型,运行纳入规律后,相对慢而言,也是可以适当变决的。在快的运动中,大小转关必须认真,切不可马虎从事,一带而过,形成错乱无章。快而后再慢下来,就这样慢慢快快,快快慢慢,快慢相间的进行锻炼,但必须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散。总而言之,学炼时,应持以“此在平居,去其欲速之心”。
  四、悟真
  悟真就是悟出真真切切。在学习中,树立一种一丝不苟的态度。一拳一势要循规蹈矩,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须认真对待,决不可走马观花,轻率对之。锻炼时,要细心揣摩、检查、校正。每一姿势力求自然舒展,正确大方。这样,就易于走上运行规律,经久而不变形。
  五、悟柔
  悟柔就是悟出绵软。拳论说:“太极拳决不失绵软”。又说:“运劲的功夫,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柔并不是轻而飘浮,软而无力;而是软如棉花,坚如刚的无坚不摧的刚毅劲。
  太极用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不是僵硬之力,而是先天发自丹田的腰脊之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用惯了拙力,每当不能胜任时,还要有意的鼓励使用一些僵硬力,把胳膊、腿用成了僵直的习惯。因而,在初学太极拳时,胳膊、腿的一举一动总是带些僵劲、滞气,没有一点绵软的意思,轻灵、圆活就更谈不上了。这种僵硬之力不去,体内自然之气的刚劲就无从发生,好象封闭的炉火,就不能发热生焰了。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要在“柔”字上狠下功夫,决不能僵直!柔的目的,就在化硬摧僵,僵去则刚生,硬去则刚发,这就是“有心求柔,无心成刚”的道理。周身柔和了,也就轻灵圆和了,习炼日久,自会趋于“刚柔相济”了。
  六、悟正
  悟正就是悟出端正。“身法正者,身格端正,无所偏倚”。这就是说,头宜正直,虚虚领起,如以线牵引自然欲起。塌腰、泛臀、腰脊无凸凹弯曲之形。身躯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桩自然形成“上下一条线”(百会、脊椎、会阴上下成一直线)和“无偏无倚、无过不及”了。身桩端正,则上下通达,气血运转就畅通无阻,不仅利于气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转,还可以稳健身桩,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机失势,进退永远处于不败之地。
  七、悟连
  悟连是悟出连贯。炼拳从始到终,运劲如抽丝,绵绵不断如圆环,丝毫无裂痕,处处无断折。劲是由外形表现出来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运行转换也是如此。特别是转关时节,不仅要有承上启下之意,而且要有连贯无隙之形,着着势势自然紧密结合,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久而久之,“一气呵成”和“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的妙处,则亦不求而自得也。
  八、悟匀
  悟匀就是悟出匀和平衡。
  1)姿势匀
  炼拳时,姿势要始终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个别的例外——如金鸡独立,跌岔等),不可忽高忽底,如洪水波涛起伏无常。运行时不可忽快忽慢,须匀和而稳健。
  2)呼吸匀
  呼吸更宜匀和自然,紧密地跟动作的上下、开合融为一体。姿势忽高忽低,运行忽快忽慢,自会引起气血动转的忽驰忽张,忽强忽弱,从而破坏了匀和平衡,引起失调,以致影响呼吸发生紧促、松驰不正常现象。这样下去,不但无益于身心的健康,而且有损身心,不可不引以为戒也。
  九、悟圆
  悟园就是悟出圆和。
  1)悟太极“圆理”
  太空浑圆,空空无物而富有无限生机。太极乃无极而生。太极亦圆,内有阴阳之别,动静之机。力的方向随圆弧运转,让外界捉摸不透,充满正反辩证关系。太极拳是依据太空星球运转“阴阳”和“吐纳”等哲理而创造发明的,所以太极拳的运动也就离不开一个“圆”字。
  2)悟动作、运动之圆
  太极拳练习时,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运动,从不直来直往,总是作圆环或弧线形运动,如地球环绕太阳公转运动。拳论说:“至于手足运动,不外一圆,绝无直来直去”。直来直去则呆滞,屈伸迟钝而无弹力。圆弧运动则柔和自然,弹性自生。从内劲上看,腰脊旋转摧动四肢,螺旋缠丝,如行星——地球的自转运动,从而产生了周而复始的阴阳,开合千变万化,自然形成气血协调、神志舒畅、四肢、躯干轻灵圆和,随心所欲。内外虽然有别,但从来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气”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由外引内,以内摧外,内外一致,紧密配合,两者关系如此,不可顾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论说:“妙手一运一太极”。明确地说:太极拳的一举一动始终不离一个圆。
  十、悟松
  悟松就是悟出松沉。
  1)放松,不紧张。
  不是单纯指某一部分的放松,某一关节的放松,而是指周身肌肤、骨节处处松开。前面说过,炼太极拳是以意为主导的,所以习炼时,不仅要“骨节松开”,肌肉、皮肤也要松开,更重要的是意识上的放松。一句话,就是周身放松,决不趁招就势,臆造做作,使肌肤、韧带、关节处于以逸带劳状态。四肢、百骸由僵变柔,由硬变软后,运转也就轻灵圆和,弹性的爆发劲就会自然发生无坚不摧的效果。
  2)松而有沉。
  太极拳是讲究辩证的,松绝不是一摊泥,没了形,而是松而有沉,不能懈。懈则浮飘,散而无根,沉则轻灵稳固而有力,身躯形成上虚下实,胸空腹实的状态。
  十一、悟随
  悟随悟出上引下随。练太极就是要上引下随,左走右跟,周身一体,“上下相随,一气贯通”。不能左行右停,上动下滞,各不牵连相关。四肢百骸必须做到“一动无有不动”和“一静百静”。形成规律后,就不致产生顾此失彼,瞻前不顾后的现象了。
  拳论说:“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处贯之者,其斯之谓“欤”。周身相随,而后自通达于“不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已然”的境界了。
  十二、悟恒
  悟恒就是悟出想天天练,持之以恒地练。大多初学时,表示态度诚恳,决心坚强,一旦学之拳路皮毛,思想上则认为已经学会了,学习劲头也就松了一口气。殊不知,这才是长征道上迈出的第一步,其中深奥和乐趣必须长期坚持锻炼,逐渐领会而获得。由于松了一口气,过些时期又觉得这也没有啥,枯燥无味,炼不炼就是那么一回事,慢慢就会形成想着就炼,不想就算,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汗白流下去。甚至最后根本不炼,忘个一干二净。其不知以往耗时费神之可贵。流汗之可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意亦在诲人“贵在坚持”。
  虽然要求我们每日坚持锻炼,但根据个人的身健健康,心情舒畅等情况来决定,可长可短,但每日不得间断。总而言之,每日锻炼,量力而行,不可过量。过量时,反损身心。当你有所领悟,觅得奥秘,那就乐在其中,欲释而不能了。
  十三、悟虚
  悟虚就是悟虚灵境界。
  1) 心脑虚灵
  心脑虚灵是练习太极拳上乘境界的关键。“惟虚则灵”,乃指练拳高境界的切身感受,相当于老子“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种甚深的入静状态,而不是勉强有为的意念求静。强用意念求静,难以做到心的虚空,必须要撤除意念,自然地入静,方能做到心脑虚空。心虚空就必然入静定,入静定则心身必然就灵。由于大脑真正处于虚空的状态,自然的状态,处于无念、无相、无住、无执、无染的虚灵状态,这时除却了思维的负累,思维便呈高度单纯集中的沉思或冥想境界。这时知性活动停止,连耳目感官也由外通转向内通,大量闲置的脑细胞被激活,协调工作,形成很高的相关性和高度的有序化,导致思维能大幅度跨跃,机体反应异常敏捷,而内外各种刺激作用的干扰则被抑制,使大脑活动进入最佳状态。
  2) 虚灵境界
  这要靠平时积累的修养功夫,就是以直养而勿害,这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即“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另外,用意念过度,显然易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而完全不用意念.对初学者来说又是难上加难。
  就境界而言,所谓无极,不过是指入静到了极深境地、当时无意念活动的一种身心状态。所谓太极,是无极状态的延续,静极必然产生内动,心脑的混沌态必将产生灵感,而这将生未生之际和这种状态之延续的重要时机称做太极。所谓虚灵是指心脑空虚,是一种入静境界功夫,入静或练拳确实有素者都能切实体验到。进入这种虚静、空灵的状态,就是人体最佳功能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