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89|回复: 0

从《道德经》看老子的养生精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1 1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子文化的代表作《道德经》所含的养生文化内容广泛,博大精深。文中他没有讲长生不老的“灵丹”也没有讲返老还童的“妙药”,而是从如何待人处事多层次多角度言简意赅地说明养生之道。从这种意义上说,老子又不愧为一个伟大的养生家。认真阅读《道德经》,深刻领悟其养生文化内涵,对我们身心愉快,体质增强、健康长寿,进而构建和谐社会有一定作用。

    抛弃私心杂念,提倡先人后己。古人云:“天无失覆地,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徳而万物得遂长焉。”摘自《吕氏春秋·去私篇》古人以天、地、日、月四时的无私存在阐述了万物永古长存的道理。《道德经》第七章提出了“天长地久”的论点,并以此借用天道论述人道。“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剩,故能长生。”天长地久原因是天地能按规律运作,引申到人道,他认为“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有道之人遇事不把私利摆在前头,时时处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因而众人才能拥护爱戴,统治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只有“无私邪”,才能“成其私”。众人熙熙,如享天牢,如春登台。(第十二章)有些人追求功名利禄象参加盛大宴会兴高采烈,象青天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其结果必然“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后亡”(第四十四章)意思是过分爱名利,必然要付出更多代价,过于聚敛财富必然会招致惨重损害,“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一个人如果做到大公无私,不损人利己,不贪图名利,做到宠辱不惊,最终就能成就自己追求的事业,祛病益寿达到自己理想的生活目的。纵看人生,历史上身居高位的贪官落马,就在于私心膨胀,不会用人道为政治世,更不会用人道修身养性,其结果事业半途而废,生命英年早逝。

     提倡宽容,多予少取,与世无争。《道德经》第八章以自然界水喻人,教人。老子认为水德近于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教育人们要象水一样虽然滋润万物却与万物不争。他以水为物提出修身养性标准。“居,善地”善于选择地方。“心,善渊”心胸沉静,“与,善仁”,待人真诚、友爱、无私、“言,善言”,说话办事诚实守信,不见利忘义。“政,善治”,精通理家治国之道。“事,善能”,处事能发挥特长。“动,善时”,行动能把握时机,因势力导,审时度势。《道德经》第十章提示人们“专气致柔”,涤除玄鉴,即聚结精力以致柔和温顺,清除杂念心灵明澈如镜。如古人云:“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做到上述这些,心胸宽阔,淡泊名利,公而志私,保持节操,人就能长寿。电影界耆宿夏衍“文革”时被关进监狱,他曾作打油诗《整人》。诗曰:“闻道人须整,而今及整人。有人皆可整,不整不成人,整自由他整,人还是我人”老先生豁达睿智可见一斑。世上高寿者大都是真诚坦荡,淡泊安静,谦和慈祥,无一不是如此。

     把握好度,做到戒骄戒躁。《道德经》中的“盈”是自满的意思。第九章,老子以自满自骄表现“持而盈”,揣而锐,“富贵而骄”警示后人,当事业成功名就,财产上“金玉满堂,生活上大富大贵时极易产生锋忙毕露,得寸进尺,恃财傲物,目中无人思想,如果把握不好,继续发展,必然“自遗其咎”,引来杀身之祸,自满的结果“自见者不明,自是者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第二十四章)。教育人们要虚怀苦谷,宽宏大量,才能活的坦坦荡荡。

     老子主张勿“躁“。躁的危害”轻则失根,躁则失君,(第二十六章)。他最终提示人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意思为自知之明才是真正的聪明,不失本分的人才能长久;身虽死精神仍存的才是真正的长寿。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此修身养性,和谐待人诚恳办事,才能拓展自我生命的深度与广度,达到人生历的成功与圆满。

     对纷争世事做到致虚守静。《道德经》中的“虚”意为谦和,“静”为沉静。老子通过长期对万事万物的细致观察,得出“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结论(第十六章)。沉静的作用“静胜躁”,清静为天下正(第四十五章),只有做到静,才能克服急躁,克服急躁保持冷静,处理问题都会稳妥不失度。怎样才能致虚守静?第三十七章云“不欲以静天下自定”,不被贪欲名利所困扰,才能达到清静的境界。他提示后人在繁忙的事务中静下心来,在急躁中稳定自己,做到“至虚极”,守静笃,(第十六章)。做到以上两点就能达到“精之至”,“和之至”(第八十八章),精神充实饱满,心灵凝聚和谐,就可防止外界各种伤害和免遭各种不幸,达到祛病益寿目的。《三周演义》中的吴国名将周瑜英勇善战,但心胸狭小,脾气暴躁,蜀相诸葛亮看准此人弱点,施计三气周瑜,周瑜气绝身亡。诸葛亮达到不战而败目的,俗话说:“牢骚太盛防肠断”,也是提醒人们保持虚寂沉静以防不测的道理。

        健康长寿是人们生命追求的最高目标。老子《道德经》的养生文化是古代几千年来修身养性之道的概括和总结。有些虽然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但经过鉴别和扬弃,仍然能够具有指导作用。当前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里,富裕的生活水平,先进的医疗保健条件,优美的自然环境,加之自身深厚的修养为我们养生奠定了扎实可靠的基础。只要我们坚持如一,健康长寿的目标就一定能理想变成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