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0|回复: 3

陳長興太極拳十大要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0 09: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統,分必有合,天地間四面八方,紛紛者各有所屬,千頭萬緒,攘攘者自有其源。蓋一本可散爲萬殊,而萬殊鹹歸於一本,拳術之學,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極拳者,千變萬化,無往非勁,勢雖不侔,而勁歸於一,夫所謂一者,自頂至足,內有髒俯筋骨,外有肌膚皮肉,四肢百骸相聯而爲一者也。破之而不開,撞之而不散,上欲動而下自隨之,下欲動而上自領之,上下動而中部應之,中部動而上下和之,內外相連,前後相需,所謂一以貫之者,其斯之謂歟!而要非勉強以致之,襲焉而爲之也。當時而動,如龍如虎,出乎而爾,急加電閃。當時而靜,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穩如山嶽。且靜無不靜,表裏上下全無參差牽挂之意,動無不動,前後左右均無遊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禦之也。若火機之內攻,發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煩擬議,誠不期然而己然。蓋勁以積日而有益,工以久練而後成,觀聖門一貫之學,必俟多聞強識,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無難易,功惟自進,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漸進,夫而後百骸筋節,自相貫通,上下表裏,不難聯絡,庶乎散者統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總歸於一氣矣。
第二章 氣
    天地間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無曲者矣;蓋物有對待,勢有回還,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論捶者,而兼論氣者矣。夫主於一,何分爲二?所謂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陰陽也。捶不能無動靜,氣不能無呼吸。呼則爲陽,吸則爲陰,上升爲陽,下降爲陰,陽氣上升而爲陽,陽氣下行而爲陰,陰氣上升即爲陽,陰氣下行仍爲陰,此陰陽之所以分也。何謂清濁?升而上者爲清,降而下者爲濁,清者爲陽,濁者爲陰,然分而言之爲陰陽,渾而言之統爲氣。
    氣不能無陰陽,即所謂人不能無動靜,鼻不能無呼吸,口不能無出入,而所以爲對待迥還之理也。然則氣分爲二,而貫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爲拘拘焉耳。
第三章 三節
    夫氣本諸身,而身節部甚繁,若逐節論之,則有遠乎拳術之宗旨,惟分爲三節而論,可謂得其截法:三節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頭爲上節,胸爲中節,腿爲下節。以頭面言之,額爲上節,鼻爲中節,口爲下節以中身言之,胸爲上節,腹爲中節,丹田爲下節。以腿言之,膀爲恨節,膝爲中節,足爲梢節。以臂言之,膊爲恨節,肘爲中節,手爲梢節。以手言之,腕爲根節,掌爲中節,指爲梢節。觀於此,而足不必論矣。然則自頂至足,莫不各有三節也,要之,既莫非三節之所,即莫非著意之處,蓋上節不明,無依無宗,中節不明,滿腔是空,下節不明,顛覆必生。由此觀之,身三節部,豈可忽也?至於氣之發動,要從梢節起,中節隨,根節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則上自頭頂,下至足底,四肢百骸,總爲一節,夫何爲三節之有哉!又何三節中之各有三節雲乎哉!
第四章 四梢
    試於論身之外,而進論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氣者亦所罕聞,然捶以由內而發外,氣本諸身而發梢,氣之爲用,不本諸身,則虛而不實;不行於梢,則實而仍虛?;梢亦可弗講乎!若手指足特論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發其一也,夫發之所系,不列於五行,無關於四體,是無足論矣,然發爲血之梢,血爲氣之海,縱不本諸發而論氣,要不可雖乎血以生氣;不雖乎血,即不得不兼乎發,發欲沖冠,血梢足矣。抑舌爲肉之梢,而肉爲氣之仁,氣不能行諸肉之梢,即氣無以充其氣之量,故必舌欲催齒,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齒也,筋梢者,指甲也,氣生於骨而聯於筋,不及乎齒,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爾者,要非齒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則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氣自足矣,豈複有虛而不宜,實而仍虛之弊乎!
第五章 五臟
    夫捶以言勢,勢以言氣,人得五臟以成形,即由五臟而生氣,五臟實爲性命之源,生氣之本,而名爲心,肝,脾,腎也。心屬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屬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屬土,而有敦厚之勢,肺屬金,而有從革之能。腎屬水,而有潤下之功。此及五臟之義而猶准之於氣,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講拳術者,要不能離乎斯也。其在於內胸廊爲肺經之位,而肺爲五臟之華;蓋故肺經動 ,而諸髒不能不動也。兩乳之中爲心,而肺抱護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經之位也。心爲君,心火動,而相火無不奉命焉;而兩乳之下,右爲肝,左爲脾,背之十四骨節爲腎,至於腰爲兩背之本位,而爲先天之第一,又爲諸髒之根源;故腎足,則金木,水,火,土,無不各顯生機焉。此論五臟之部位也。然五臟之存乎內者,各有定位,而見於身者,亦有專屬,但地位甚多,難以盡述,大約身之所系,中者屬心,窩者屬肺,骨之露處屬腎,筋之聯處屬肝,肉之厚處屬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無窮,肺經之位最靈變,腎氣之動快如風,是在當局者自爲體驗,而非筆墨所能盡罄者也。

第六章 三合

    五臟既明,再論三合,夫所謂三合者,心與意合,氣與力合,筋與骨合,內三台也。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與右足相合,左肘與右膝相合,左肩與右膀相合,右肩與左亦然。以頭與手合,手與身合,身與步合,孰非外合。心與目合,肝與筋合,脾與肉合,肺與身合,腎與骨合,執非內合。然此特從變而言之也。總之。一動而無不動,一合而無不合,五臟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 六進
    既知三合,猶有六進。夫六進者何也?頭爲六陽之首,而爲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爲向背,頭不可不進也。手爲先鋒,根基在膊,膊不進,則手卻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進也。氣聚於腕,機關在腰,腰不進則氣餒,而不實矣;此所以腰貴於進者也。意貫周身,運動在步,步不進而意則索然無能爲矣;此所以必取其進也。以及上左必進右。上右必進左。共爲六進,此六進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進,合周身毫無關動之意,一言其進,統全體全無抽扯之形,六進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 身法
    夫發手擊敵,全賴身法之助,身法維何?
    縱,橫,高,低,進,退,反,側而已。

    縱,則放其勢,一往而不返。
    橫,則理其力,開拓而莫阻。
    高,則揚其身,而身有增長之意。
    低,則抑其身,而身有攢促之形。
    當進則進,彈其力而勇往直前。
    當退則退,速其氣而回轉扶勢。
    至於反身顧後,後即前也。
    側顧左右,左右惡敢當我哉。
    而要非拘拘焉而爲之也。

    察夫人之強弱,運乎己之機關,有忽縱而忽橫,縱橫因勢而變遷,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隨時以轉移,豈可執一而論。時而宜進不可退,退以餒其氣。時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進。是進固進也,即退亦實以助其進。若反身顧後。而後不覺其爲後。側顧左右,而左右不覺其爲左右。總之:現在眼,變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則本諸身。身而前,則四體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則百骸莫不冥然而處矣。身法顧可置而不論乎。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運動之樞紐也。以故應戰,對戰,本諸身。而所以爲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隨機應變在於手。而所以爲手之轉移者,又在於步。進退反側,非步何以作鼓動之機,抑揚伸縮,非步何以示變化之妙。即謂觀察在眼,變化在心,而轉變抹角,千變萬化,不至窮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強可致之也。動作出於無心,鼓舞出於不覺,身欲動而步以爲之周旋,手將動而步亦早爲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驅而若驅,所謂上欲動而下自隨之,其斯之謂歟!且步分前後,有定位者,步也。無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進,而後步亦隨之,前後自有定位也。若前步作後步,後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後步之前步,後步作前步之後步,前後亦自有定位矣。總之:捶以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與不活,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於步。步之爲用大矣哉!

第十章
剛柔


夫拳術之爲用,氣與勢而已矣。然而氣有強弱,勢分剛柔,氣強者取乎勢之剛,氣弱者取乎勢之柔,剛者以千鈞之力而扼百鈞,柔者以百鈞之力而破千鈞,尚力尚巧,剛柔之所以分也。然剛柔既分,而發用亦自有別,四肢發動,氣行諳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氣屯於內,而外現輕和,柔勢也。用剛不可無柔,無柔則還 不速。用柔不可無剛,無剛則催逼不捷,剛柔相濟,則粘,遊,連,隨,騰,閃,折,空,擠,捺。無不得其自然矣。剛柔不可偏用,用武豈可忽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0 11: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体中文版

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
  第一章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于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于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后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后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后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于一气矣。
第二章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于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
    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于一,有志于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第三章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恨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恨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于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于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第四章四梢
    试于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实而仍虚? ;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于五行,无关于四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抑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梢足矣。至于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于骨而联于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第五章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于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于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十四骨节为肾,至于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然五脏之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于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第六章三合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台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执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于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于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着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
    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
    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
    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
    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
    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
    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直前。
    当退则退,速其气而回转扶势。
    至于反身顾后,后即前也。
    侧顾左右,左右恶敢当我哉。
    而要非拘拘焉而为之也。
    察夫人之强弱,运乎己之机关,有忽纵而忽横,纵横因势而变迁,不可一概而推。有忽高而忽底,高底随时以转移,岂可执一而论。时而宜进不可退,退以馁其气。时而宜退,即以退,退以鼓其进。是进固进也,即退亦实以助其进。若反身顾后。而后不觉其为后。侧顾左右,而左右不觉其为左右。总之:现在眼,变化在心,而握其要者,则本诸身。身而前,则四体不命而行矣。身而怯,则百骸莫不冥然而处矣。身法顾可置而不论乎。
第九章
步法

今夫四肢百骸主于动,而实运以步;步者乃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也。以故应战,对战,本诸身。而所以为身之砥柱者,莫非步。随机应变在于手。而所以为手之转移者,又在于步。进退反侧,非步何以作鼓动之机,抑扬伸缩,非步何以示变化之妙。即谓观察在眼,变化在心,而转变抹角,千变万化,不至穷迫者,何莫非步之司命,而要非勉强可致之也。动作出于无心,鼓舞出于不觉,身欲动而步以为之周旋,手将动而步亦早为之催迫,不期然而已然,莫之驱而若驱,所谓上欲动而下自随之,其斯之谓欤!且步分前后,有定位者,步也。无定位者,亦步也。如前步进,而后步亦随之,前后自有定位也。若前步作后步,后步作前步,更以前步作后步之前步,后步作前步之后步,前后亦自有定位矣。总之:捶以论势而握要者步也。活与不活,在于步,灵与不灵亦在于步。步之为用大矣哉!
第十章
刚柔

夫拳术之为用,气与势而已矣。然而气有强弱,势分刚柔,气强者取乎势之刚,气弱者取乎势之柔,刚者以千钧之力而扼百钧,柔者以百钧之力而破千钧,尚力尚巧,刚柔之所以分也。然刚柔既分,而发用亦自有别,四肢发动,气行谙外,而内持静重,刚势也。气屯于内,而外现轻和,柔势也。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则还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催逼不捷,刚柔相济,则粘,游,连,随,腾,闪,折,空,挤,捺。无不得其自然矣。刚柔不可偏用,用武岂可忽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20 19: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手抄了一份 可是还远没到学的时候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