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1|回复: 0

命门功用探究(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9 0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鲁兆麟  
命门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 《难经》 , 经后世历代医家的阐发补充而成熟于明代, 并不断地发展着。 时至今日, 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 命门为先天之太极, 是人体精、 气、 神的根源, 为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原, 水火之府, 阴阳之宅, 精气之海, 死生之窦, 其功能位于十二官之上。该学说自形成以来,受到众多医家的普遍重视, 或从理论角度对其进行阐发, 或从临床方面总结加以印证, 其理论体系的学术内容不断充实与完善着。然而, 迄今为止, 在有关命门功用的认识问题上,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有认为命门为肾阳代名词者, 有认为命门火衰即是肾阳虚者, 有认为肾主水而命门主火者, 亦有肾、命相提并论不加区分者, 众说纷纭, 难以统一。因此, 为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 为规范中医学名词术语, 同时也为澄清在肾与命门关系上的一些模糊认识, 有必要对命门及其功用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1 命门学说理论源流111 奠基阶段 “命门” 一词, 最早见于 《黄帝内经》 ,《灵枢?根结》 篇云:“太阳根于至阴, 结于命门, 命门者目也。 ” 这里的命门是指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 显然与后世命门学说中的命门关系甚微。之后,《难经?三十六难》 提出:“肾两者, 非皆肾也, 其左者为肾, 右者为命门。命门者, 诸精神之所舍, 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 女子以系胞, 故知肾有一也” ;《难经?三十九难》 亦有类似记载。文中均明确指出右肾即是命门, 为人体精神所舍, 原气所附之处。而 《难经?八难》 中又云:“诸十二经脉者, 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 谓十二经之根本也, 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 十二经脉之根, 呼吸之门, 三焦之原。 ” 这里虽没有明确指出是说命门, 但因其所谈“生气之原” 和 《难经?三十六难》 “原气之所系” 有一定相似之处, 故亦有将 《难经?八难》 中所提 “肾间动气” 指为命门的说法, 开后世 “右肾命门说” 、 “肾间命门说” 争辩的起源。至此,《难经》 对于命门的部位、 功用等都作了原则性的论述及阐发, 为后世命门学说的形成及发展奠了基本的理论基础。故尔可以认为, 最早阐述命门学说的医学典籍是 《难经》 ,而命门学说理论则初步奠基于秦汉。112 发展阶段 继 《难经》 提出命门理论之后, 晋?王叔和在 《脉经》 中提到了命门的诊脉部位,“肾与命门, 俱出尺部” ;晋?葛洪在 《肘后备急方》 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命门, 但在具体论述某些药物时, 提出了 “肾气” 、 “元阳” 等概念名称; 晋?皇甫谧在 《针灸甲乙经》 中另有关于督脉命门穴的记载……。其后,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之内, 文献中大都只提到肾的功能, 对于 “命门” 一词则少有问津; 医家们多重视肾气的研究, 致使 “命门” 的地位及功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直至宋元, 学术气氛活跃, 学术争鸣蜂起, 许多医家不泥旧说, 据己意发挥经旨, 驳旧论以创新说, 才使 “命门” 一词又得以重见天日, 有关命门功用的认识亦较以前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与发展。宋?陈无择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三焦精腑辨正》 中有 “古人谓左肾为肾脏, 其腑膀胱; 右肾为命门, 其腑三焦” 的记载; 宋?许叔微 《普济本事方》 中虽然没有强调命门,却第一次提出了 “真火” 的概念名称。其在卷六 “肾气丸” 条下论云:“若腰肾气盛, 是为真火, 上蒸脾胃, 变化饮食, 分流水谷, 从二阴出。精气入骨髓, 合荣卫, 行血脉, 营养一身, 其次以为脂膏, 其次以为血肉也……” 主张真火是由气所化生的一种动力, 它能熏蒸脾胃, 变化饮食, 分流水谷, 化生精气, 形成荣卫, 营养周身, 其实质是一种气化功能, 既不等同于五脏之心火, 又依赖于脾肾之气的长养和补充。至金?刘完素则承袭隋代杨上善的观点, 并杂取 《内》 、《难》 诸经之文, 于其所著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 中将 《素问?刺禁论》 “七节之旁, 中有小心” 与 《难经》 “右肾命门说” 揉合在一起, 强调 “右肾命门为小心, 乃手厥阴相火包络之脏也……与手少阳三焦合为表里, 神脉同出, 现于右尺也。二经俱是相火, 相行君命, 故曰命门耳。 ” 将命门与相火联系起来, 认为右肾命门属相火, 为手厥阴心包络经之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其功用为 “相行君命” , 成为后世 “包络命门说” 的先导。无独有偶, 与其同时代的张元素在 《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 中亦云:“命门为相火之原, 天地之始, 藏精生血,……主三焦元气, ……三焦为相火之用, 分布命门元气, 主升降出入, 游行天地之间, 总领五脏六腑, 荣卫经络, 内外上下左右之气, 号中清之府。 ” 开创了命门与三焦的体用关系之说, 为明代李时珍所继承。命门是相火之原, 三焦是相火之用, 三焦通过 “上主纳、 中主化、 下主出” 的气化作用来体现命门相火对机体的调节功能。可以看出, 刘、 张二氏的不同之点在于, 张元素跨越了 “心包络” , 而把相火与命门、 三焦直接联系了起来, 较刘氏之论更为浅近并易为人所接受。受张元素学术思想的影响, 其弟子王好古在撰写 《汤液本草》 时, 以 “命门” 一词来概括对于某些药物的功效认识, 如在“卷中?草部?黑附子” 条下论云:“气热, 味大辛, 纯阳, ……入手少阳经三焦, 命门之剂” ; 另于 “卷中?草部?苁蓉” 条下有:“气温, 味甘咸酸, 无毒, ……命门相火不足, 以此补之” 的记载。师出同门, 张氏的另一弟子李杲在 “命门” 的认识问题上则更为重视其藏精、 系胞的生理功能, 如在 《兰室秘藏?卷下?小儿门?斑疹论》 中说:“夫胞者, 一名赤宫, 一名丹田, 一名命门, 主男子藏精施化, 妇人系胞有孕, 俱为生化之源, 非五行也, 非水亦非火, 此天地之异名也, 象坤土之生万物也。 ” 此说成为后世胞宫命门说的滥觞。另外, 李氏还于 《内外伤辨惑论?卷下?论酒客病》 中提到了 “真水、 真阴” 等概念名称, 从行文内容来看, 亦与命门学说不无联系。至元?朱震亨出, 一方面, 汲取了前人的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 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 对于 “命门” 的治疗用药给予了画龙点睛的描述及发挥。 《丹溪心法?卷三?补损》 “锁阳丸” 条下云:“诸补命门药, 须入血药则能补精, 阳生阴长故也……” 强调命门用药, 不仅要重视阳气, 而且要留意阴精, 补精以化气, 滋阴以涵阳。一改以往诸家多从理论角度对于 “命门” 进行研讨及阐发的局面, 在命门相关病证的立法处方、 治疗用药问题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积极的探索, 为后世医家研究命门用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可以看出, 从晋唐至金元, 历代医家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开拓了命门学说的研究领域, 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于命门学说进行了归纳、 演绎与总结, 为明清时期命门学说的成熟和趋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火、 真阴论的提出, 从泛论阴阳五行的基础上开始向先天本原方面进行探讨; 命门与三焦的体用关系, 使命门元气与相火问题逐渐转入病理分析阶段; 命门藏精系胞的生理功能, 突出了命门在生命发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补精以化气, 滋阴以涵阳用药法则的提出, 又为命门方药的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然而, 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研究资料较为零散, 且不成系统, 又多散在于一些医家的著作当中, 故称之为 “发展阶段” 。113 成熟阶段 明代以后, 在宋明道学的启发下, 随着温补学派的兴起, 命门学说理论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诸多医家在总结前人成就的基础之上, 或从理论上加以深化, 或从概念上加以明确, 或从临床上加以印证, 或从方药上加以发挥, 均从不同的侧面充实与完善着命门学说理论的学术内容: 明?虞抟 《医学正传?医学或问》 中 “当以两肾总号为命门, 其命门穴正象门中之枨 , 司开阖之象也” , 在命门部位以及功用的认识问题上都较 《难经》 另有发挥; 明?李木 延《医学入门?卷一?脏腑分条》 “命门” 条下,“命门下寄肾右,而丝系曲透膀胱之间, 上为心包, 而膈膜横连脂漫之外。配左肾以藏真精, 男女阴阳攸分; 相君火以系元气, 疾病死生是赖” , 从部位上, 将命门定位于右肾, 从功能言,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受胎; 明?彭用光 《体仁汇编?十二经络脏腑病情药性?命门脏药性》 中, 有关于命门生理、 病理、 诊断、 治疗以及补泻温凉用药等方面的记载; 清?程知根据 《素问?评热病论》 “胞脉者, 属心而络于胞中, 今气上迫肺, 心气不得下通,故月事不来” 以及 《素问?奇病论》 “胞络者, 系于肾” 的记载,于其所著 《医经理解?手心主心包络命门辨》 中认为心包络即是命门, 其功用为男女精气出入之所, 生命由始化生之门……。而于明清众多医家的论述当中, 能集前人之大成, 真正从理、 法、 方、 药诸方面使命门学说日臻成熟与完善, 使命门功用日渐明朗与清晰者, 当首推明代医家孙一奎、 赵献可及张介宾。2 明代医家对命门功用的认识211 孙一奎, 命门太极论, 命门动气说 孙一奎, 字文垣, 号东宿, 别号生生子, 安徽休宁人, 生活于明代嘉靖、 万历年间,为汪机的再传弟子, 师从于黄古潭先生。孙氏在 《周易?系辞》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哲学思想的启发下, 吸收了北宋?周敦颐 《太极图说》 “五行一阴阳也, 阴阳一太极也, 太极本无极也” 的哲学观点, 在结合 《难经》 有关命门功用认识的基础上, 以 “太极之本体” 来概括性比喻命门在人体的重要作用, 用 “肾间之动气” 来形象地描述命门在人体的生理机能。如其所著 《医旨绪余?卷上?命门图说》 中曰:“夫二五之精, 妙合而凝, 男女未判, 而先生此二肾, 如豆子果实, 出土时两瓣分开, 而中间所生之根蒂, 内含一点真气, 以为生生不息之机, 命曰动气, 又曰原气, 禀于有生之初, 从无而有。此原气者, 即太极之本体也, 名动气者, 盖动则生, 亦阳之动也, 此太极之用所以行也; 两肾, 静物也, 静则化, 亦阴之静也, 此太极之体所以立也。动静无间, 阳变阴合, 而生水、 火、 木、 金、 土也, 其斯命门之谓欤……命门乃两肾中间之动气, 非水非火, 乃造化之枢纽, 阴阳之根蒂, 即先天之太极, 五行由此而生, 脏腑以继而成。 ”从这段话的论述可以看出, 孙氏认为命门位居两肾中间, 为人身之太极, 其间非水非火, 而只是存在着一种原气发动之机, 即曰动气, 又曰原气。原气是太极之本体, 动气是太极之应用, 两肾则是 “太极之体所以立” 的物质基础; 命门动气(原气)来源于先天, 由父母之精相结合而化生, 在胎儿孕育期间就已经存在; 命门动气(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根本, 所谓 “生生不息之机” 。孙氏在文中举豆子果实为例, 将命门动气比作豆瓣中之根蒂, 有此根蒂作物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有此动气则五脏六腑相继而成, 才会有人体的生长发育之机。这里, 孙氏将中国古代哲学中 “太极” 的概念引入命门学说, 以 “太极” 来比喻命门动气(原气)。所谓太极, 是指原始混沌之气, 为阴阳之根本, 是阴阳未分之前的混元一气, 由 “太极动而生阳, 动极而静, 静极复动, 一动一静, 互为其根; 分阴分阳, 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 (北宋?周敦颐 《太极图说》 )可见, 孙氏将命门动气(原气)寓为先天未分(不可分)之阴阳, 在此基础之上生成后天已分(可分)之阴阳。 其后, 动静无间, 阳变阴合而化生其它脏腑。 正如南宋哲学家朱熹在 《太极图说解》 中所云 “有太极则一动一静而两仪分, 有阴阳则一变一合而五行具” , 命门—— “太极之本体” 的地位及功用一目了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