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40|回复: 1

武术健身与养生的发展及对策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7 21: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群英
1 前言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变革,脑力迅速在生产活动中跃居主导地位,体力不再作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要素,休闲时代 已快步向我们走来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几经兴衰,在新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新的功能和发展趋势 进入21 世纪,改良的新进化论带来的文化生态学的启示直接推动武术在休闲浪潮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量 武术进入休闲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小康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 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从物质生产所需要的 强身健体 转化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武术对个体的功能从强身转变为健身并走向养生,武术的社会功能从促进生产劳动转变为提高生活质量正走向休闲 本文针对学术界和武术界对这一事实存在较大争议和较不接受的情况,旨在从健身与养生层面通过对当代对武术的需要与武术发展趋势的探讨,深入认识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在当代发展中所呈现出的时代特点和新的趋势,提出新时期武术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2 武术运动的现状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以其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推动了人类社会进步,而且创造出多姿多彩的各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在世代相传和广泛普及过程中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展非常迅速,并被作为 强身健体 的主要方式 1957 年原国家体委将武术列为体育竞赛项目,并组织整理出版了 简化太极拳 和一大批长拳类拳 械套路等适宜于全民健身的武术套路 这些套路成为在群众和学校中普及武术的基本教材,大大促进了武术在全民中的发展,为全民健身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979 年,原国家体委发出了 《关于发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 ,在随后几年对武术的调查研究和挖掘整理中,查明了全国 “源流有序、 拳理明晰、 风格独特、 自成体系” 的拳种达 129 个。1982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了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最重要的首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三十几年来武术工作的经验,提出了武术的方针任务和措施,为武术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后,各种武术组织蓬勃兴起,据不完全统计,各种形式的武术馆、 站、 社、 校就有一万多个,各种形式的辅导站、 教拳点数以万计,全国参加武校活动的群众约 6000万人。原国家体委还于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评选 “武术之乡” 的活动,进一步推动群众性武术活动的开展。 武术运动进入大、 中、 小学课堂,走进军营、 农村的武术活动也日益活跃。 不少地方甚至 “武术搭台,经贸唱戏” ,积极开发武术资源,如 1988年在杭州举行的中国国际武术节,就是融体育、 文化、 贸易、 旅游于一体的国际盛会,成为武术 “现代化” 的重要发展趋向。 为了适应 “全民健身” 的需求,1994 年,原国家体委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出台了 “中国武术段位制” ,并于1998 年正式全面启动。同时,早在 1961 年分布的 《全国大、 中、 小学生体育教学大纲》 中,武术就已被引入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并随着武术在学校的发展已形成一套富有鲜明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教育体系和校园体育文化。 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目前绝大部分各类学校在体育教学中将武术列入教学大纲,不仅规定了一定的教学时数,且制定了具体的考核办法和标准。 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自己常年的武术运动队,参加省内和全国的各类武术比赛,为推动全民健身运动,促进武术的推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武术的需要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武术教学沿袭着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教法,且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已经固定化和模式化,以至于学校武术教学在变化着的社会环境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因此,健身武术在休闲时代如何适应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比赛、 训练模式和教学观念,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课题。
3 武术健身思想的变迁
武术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武术的发达程度和独特面貌与我国战乱频繁、 多灾多难的特殊历史有关,武术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从 “健身” 层面说,我们一般的说法是, “武术具有健体防身、 娱乐表演、 修身养性和防病治病的功能” ,是全民健身锻炼的重要内容。 古代人最讲究 “文武双全” ,所指的就是通过练武增进人的体格,提高人的基本身体素质。但,在冷兵器时代武术实为“击技” ,古人练武的目的是为了 “技击”。古人通过练武来 “健身” ,以强健 “体格” ,增强击打和抗击打能力,意在 “攻防”。练武的目的是使身体健壮,是为了健 “身” ,这是练武 “健身” 的最直接的涵义。 在近代动荡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 “健身” 主要是为了塑造出勇敢刚强的品格,保家卫国,行侠仗义,除暴安良,走镖护院等。此时,练武已不仅仅是为了健 “身” ,而且逐渐认识到练武对“心” 的作用,并逐渐在实践中予以重视。当然,这种认识仅仅是练武能培养 “顽强意志” ,还停留在练武作用于 “心” 的最初层次。近代社会发展使武术的方向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武术的种类丰富和门派众多。清代统治者禁止练武,民间则以 “社”、“馆” 的秘密结社形式传授武艺,其中著名的拳种,如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八极拳、 劈挂拳等,多在清代形成。民国期间,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拳社,对传播和发展武术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被作为优秀民族遗产加以继承、 整理和提高,成立了各级武术协会,国家设有专门机构负责开展武术运动,将武术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为了推动武术的普及和提高,国家组织创编了比赛规定套路,编制了群众武术活动所需要的初级套路和简化太极拳等,出版武术书籍和挂图,拍摄武术影片和录像。为探讨武术运动锻炼的价值,还组织有关生理的测定和研究,并在各体育学院、 体育系设立武术课和武术专业班,大中小学也把武术列为体育课教学内容,青少年业余体校也建立武术班,各地武术协会设立各种形式的武术辅导站。这一时期武术 “健身” 的目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练武除了传承民族文化之外,主要是保养身体,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变革,武术的技击功能越来越少的发挥作用。 而关于武术的作用,武术界还以研究武术与战争和械斗的关系为主,一部分学者认为武术起源于冷兵器时期的战争,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战争是群体对抗,武术是一对一捉对厮打不大适应于战争。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武术的技击作用及武术是否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武术是攻击、 防卫的技术,有武术基础的战士肯定有利于战斗,但是,会武术的会发生械斗,不会武术的也会发生械斗,这就不能将武术与械斗直接联系起来。 反过来说,无论是为了保卫国家而练武,还是为了一般对抗而练武,武术都是首先直接作用于人体,其根本是直接与人的身体素质有关,直接与人的强健体格、 体能、 勇敢品格有关,而不是直接与械斗有关,与战争有关。同理,我们常说武术具有 “健体防身”的作用,这实际上不准确。武术确实具有 “健体” 的作用,但是,“防身” 是武术 “健体” 后的作用,或者说武术 “健体” 的目的,而并非武术练习的直接作用或称为功能。“防病治病的功能” 也一样,它并非是练武的直接作用,而是通过练武作用于机体,增强体质所达到的效果。 因此,可以说,武术的作用自始至终都是 “健身” ,只是不同时期的人练武 “健身” 的目的不同。可以简单的这样总结,在古代,练武 “健身” 是为了使身体健壮,增强击打和抗击打能力;在近代,练武 “健身” 是为了强健体格,增强体质;在当代,练武 “健身” 是为了增进健康,达到身心和谐;从当前社会发展趋势所引领的武术发展走势看,练武逐渐由“健身” 走向 “养生” ,通过练武对 “身”、“心” 的共同作用来养生,主要是使机体放松和调养心性,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以练武休闲娱乐,达到现代意义上的四维 “健康”。
4 武术养生的发展策略
休闲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余暇时间和精神产品需求不断的增加,人们参与武术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锻炼身体,还在于休闲、 娱乐、 养心。当代武术发展呈现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鲜明时代特点,在经济、 科技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其丰富,各领域竞争非常激烈的现代社会,练武主要是为了调养心性。 和平年代需要武术养生,休闲时代需要养生武术,武术的发展必然是与时代需要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结合当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要,对武术发展提出几点建议性策略:
第一,转变武术发展观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武术价值,充分认识到武术的养生价值。武术价值是指武术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那种属性,包括武术对人的生存、 发展和享受具有积极意义的一切属性,即武术对人和社会的有用性。 武术价值是表示武术属性于主体(人)需要的关系,是表示武术属性对主体需要的肯定或否定关系,即表示武术能否满足、 在什么意义上满足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进入 21世纪,在后现代思潮的冲击下,改良的新进化论带来的文化生态学的启示直接推动“武术休闲” 成分在休闲浪潮中占有越来越大的分量。武术进入休闲是社会和谐发展和小康生活质量提高的标志,休闲娱乐展现着武术的趣味和新的魅力,成为人们参与武术运动的激素。 休闲需求导致武术的娱乐化,其重要原因是武术与休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满足人们的当代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术价值既不限于经济价值,也不限于伦理价值或审美价值,它包括武术的一切对自然、 社会和精神世界的价值。因此,武术价值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与武术的属性之间的关系,或者说,人与武术之间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 离开了主体人和客体武术的需要,武术不能确定或确证自身的价值,离开了人与武术的关系,或者说武术只有同主体的需要发生关系时才能形成或表现为价值,但单纯的主体需要本身也并不是价值,需要本身并不能形成或产生价值,无论任何需要,都必须有需要的对象。 因而, “武术价值”就是武术的属性与人的需要的有机统一体,武术价值的产生或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武术属性的人化和人的需要的物化的统一的过程。 武术走向休闲就是武术对于健身、 养生具有积极作用的结果。
第二,武术教学应该改变传统的训练、 比赛为主的方式,适当采用休闲娱乐的形式。 长期以来,由于怀着 “强国强种” 的民族情结,学校里执行的是 “体质教育”。 认为增强体质可以直接为社会经济作贡献,体育教师也以自己能铸造促进生产的工具而深感自豪。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完全突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对健康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从而使健康的评价不仅基于医学生物学的范畴,而且扩大到心理和社会学的领域。 突出休闲娱乐性质,把武术活动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去,是现代武术健身、 养生价值的具体体现。正是这种价值表现,使人们在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教育目标前提下逐渐认识到,过去对武术课程的社会价值、 工具价值的过于偏重,违背了武术教学的本质属性。 这既要求学校武术教学目标的重新确立,又要求武术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武术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为目的,兼有 “健身” 和 “育心” 的双重任务。 学校武术要更新观念与认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充分利用武术的价值与功能。 武术教学中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既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又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以休闲娱乐的方法实施武术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进行躯体上的自我保健、情绪上的自我调节、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唤起学生对健康的一种自觉性和责任感。
第三,结合时代需要,开发休闲养生武术。 时代不同,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和观念也不尽相同。 现代的健康观认为,健康不再仅局限于躯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 1947),健康的概念为: “健康乃是一种躯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这个定义从三个维度衡量健康的水平,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健康概念中的具体体现,促进了健康运动的迅速发展。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进一步定义了四维健康概念,即 “一个人在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健康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皆健全”。 新的健康概念的内涵为在时间、 空间、 身体、 精神、 行为上尽可能达到的良好状态。 面对休闲时代,人们参与武术具有自由性、 文化性非功利性和主动性等特点。 具体体现为个性化的多样选择,展示出人们的各种趣味。休闲个性化选择的基本条件是具备强烈的趣味性,充分满足个体多样选择的身心享受需求,因此要求无论是观赏或是亲身参与的武术活动都具有越来越多的休闲养生功能。 面向休闲时代,人们开始对武术有了更高的、 精神的、 心理的、 文化的需求,从而使开发休闲养生武术成为可能和必要。
5 结语
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学术界的一些武术专家和知名权威人士认为,如果武术没有技击性就失去了灵魂,那样和体操、 杂技之类的体育运动就等同了。 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 就如体操就是体操,杂技就是杂技一样,他们各自有自身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价值,不能因为武术向前发展了,或者根据需要引入了一些其他内容,就说武术 “等同于” 其他项目。武术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武术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其存在的价值在于适应或满足社会的需要,而非在历史长河中一成不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树立新的武术发展观。武术作为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良好的运动项目,在当代发展中不应回避也不能回避武术运动中出现的
时代成分,相反,应该结合时代需要,积极创造,主动创新,与时俱进,才能使武术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贡献于社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9 00: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丽丽姐 可以开武术讲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