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00|回复: 2

学习拳架,先练外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 0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式太极拳前辈教授拳架是先练外形,后练内形,然后在内外相合,故教拳首先要求身法规矩,拳势正确,合乎要求。所谓身法规矩,拳势正确,合乎要求,就是要符合武禹襄先生制定的提顶、吊裆、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裆、护臀“八条身法”和尾闾正中、气沉丹田、虚实分清、腾挪、闪战等五项要求。
  这十三条要领既是对练太极拳提出了要求,也是能否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前人和近贤对此多有专论,这里不再多赘,但这十三条要领不是初学者一下能全部掌握的,应当分清先后,突出重点,纲举而目张,主要的掌握了,次要的也就容易掌握了,这十三项中初学者应先掌握提顶、吊裆,因头是诸阳之会,为精髓之海,系任、督二脉交会的地方,统领一身之气,能“提顶”就能聚精会神,专心一致。如头部倾斜,则必气势涣散、身法散乱,先师李圣端常说:“猴头不能丢”。就是强调练拳时必须时时注意“提顶”。
  “吊裆”是臀部前送,裆部有向前上翻之势,初习太极拳由于屈膝蹲腿,最易犯弯腰突臀等毛病,如能做到吊裆,自然就能克服了这些弊病,上能提顶,下能吊裆,头顶的“百会穴”和裆的“会阴穴”,一下一下,遥相呼应,可为日后畅通任、督两脉运行百脉创造条件,身法上掌握了提顶、吊裆,就易做到尾闾正中,支撑八面,也为气沉丹田奠定了基础。
  再次要求做好松肩、沉肘,初学者最易耸肩,肩肘僵滞,肩肘关节不灵活,不仅影响走架,也不利于实用时的走化,所以应当要学者尽快地先掌握好松肩、沉肘,怎样才能较快地掌握住松肩、沉肘呢?前辈的经验是:出手竖腕曲肘让合谷穴(在虎口处)与肘弯曲池穴虚虚对位,自然就做到了沉肘,能沉肘也就能松肩,且为涵胸,拔背提供了条件。
  教学拳架,除每一拳式都有其具体要求,要求学者遵循外,有几个带普遍性的要求,应当格外注意。
  (一)要从心静体松入手
  能心静才易做到体松,初学者大都浑身紧张,紧张就会滞重,故要放松,放松就是要将骨节拉开。肘、肩、胯、足、膝都要松开,全身放松,气血流通,运转才能灵活,但放松只是手段,不是软弱无力,要柔而不懈,日久才能由松入柔,柔中寓刚,如棉裹铁。武禹襄先生说:“极柔软,然后极刚强”。说明其中奥妙。
  (二)要先求开展,后求紧凑。
  初学者走架要先求开展,全身舒展放开,放低身势,松腰沉胯,有利于腰腿锻炼,增进下盘稳固,同时在拳势放大的过程中,也较易检查和发现缺点,及时纠正,等走架有一定基础之后,再求紧凑,趁于缜密,使拳架小中见大,疏密相间,雄健优美,便于交换灵活,走化相应,发放劲整。
  (三)要立身中正,气势饱满。
  初学拳架最易低头弯腰,突臀正身,神无定向,故必须反复强调立身中正,八面支撑,必须上下相对,前后相合。上下相对是头顶百会穴和裆部的会阴穴上下一条线,遥相呼应。前后相合是脊椎和脸的中间要前后对准,运动时,如迈左步,左腰眼微向上抽,用右胯托起左胯。如迈右腿,右腰眼微向上抽,用左胯托起右胯。定式时,在上下相对,前后相合的同进,身前是鼻尖、指尖与前足尖“三尖”相对,背后是大椎、尾椎与足踵“三点”相对,上顶下沉,全身放松,神聚于眼,周身对向何处,眼神也直射何处,眼神放出来,就会气势饱满,机灵自显,身躯中正才能重心稳定,不偏不倚,八面支撑。
  (四)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
  腰是上下肢体的中枢,对拳势的变化,重心的稳定,以及劲力的走化发放,都起重要的作用,所以武、李两家《拳论》中反复强调“腰为车轴,气为车轮”、“主宰于腰”、“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腰腿求之”。目的在于提醒学者注意腰在走架打手中的重要地位,但初学练拳又往往掌握不好腰的要领,不是以腰为轴带动四肢,而是只动四肢而不动腰,结果身势僵滞,毫无轻灵活泼之趣,所以初学者要学会腰在松沉竖直的前提下,带动四肢运动,以达到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五)分清虚实,起承开合。
  为了保持重心稳定,下盘稳固,武式太极拳走架时要求步法虚实分明,两腿总是一虚一实,一实一虚地在相互变换,实腿(支撑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八,虚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二、三,为了变化灵活,还要“虚非全然无力,有预动之势,实非全然站煞,含上提之意,以避“双重”之病。运动时,要迈步如猫行,首先稳定往膝关节,使之灵活有利,每一举步,要外虎眼用意向内,内虎眼用意向外,委中《在膝弯》之筋要直,膝盖处要曲,四面相交,灵活稳固,向前迈步要先落脚跟,再落脚心、脚掌,依次踏实,五指用力抓地,做到“两实(脚掌、脚跟实),一虚(脚心虚)”,退步时脚趾先着地,脚跟再依次落实,五指用力抓地;弓步时,实足的膝关卡要前冲足尖,下与脚腕垂直,不偏不倚,自然有力,虚足微向后绷,膝弯既不挺直,也不过于弯曲,足跟不掀不测,形成落地生根,全身稳固,曲中含直,力有足发之势,左旋右转,移身换形,要实足足跟和虚足足尖犹如螺丝一样同时拧转,变换方向,既稳有快,便于八而转换。
  武式太极拳每一定式后的基本步法,是由“人、卜、丁、八”等字构成的各种大小不的三角形似形成的合力,扩大下盘的稳固性。如“左懒扎衣”的定式,左腿为实,屈膝站稳,右足跟步到左足跟旁,足尖点地,膝盖轻轻贴住左腿膝弯内侧,就象建筑工人搭的“脚手架”竖杆下端再加一根铁棍,形成一个合力角,两腿虚实相生,合二为一,将躯体稳稳托住。
  武式太极拳步法的虚实要求极严,开始不易掌握,故应着重练习,才能较快地练好,做到进退有方,“迈步如猫行”。腿部的虚实掌握好之后,再练习掌握上肢和躯体的虚实,最后达到无一处无虚实,无一处无变化之境地。
  为了使走架贯串一气,武禹襄先生提出了每一拳式都要有“起、承、转、合”,能做到起、承、转、合,才能饱满无缺,富于变化,而不流于浮滑潦草,单式做到了起承转合,再进而要求起架也能做到起承转合,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静阳动,阳变阴合,藏奇正需要之道,含攻防变化之机,曰八法咸备,五气顺布,手似行云,步如流水,一气贯串,循环无端,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尽在起承转合中讨消息。
  (六)要明拳理,知用法。
  郝月如先生在《武式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中指出练拳要“明白原理,练熟身法”。陈固安先生也常说:“王宗岳和武、王二公的拳论,是学习太极拳的最好导师”。是经验之谈,事实证明,要练好太极拳必须熟读王、武、李以及其他各家的著作,只有“明白拳理”。
  明白拳理之后,还要实践,要通过走架“练熟身法”,其中也包括着拳式的用法,武式太极拳是武禹襄先生理论与实践的结晶,每个拳式都有其独特的“法”(身法)和“术”(攻防技巧)。要想真正地掌握拳式,不能光知该式的法,还要知其术,这样走架才能心中有数,越练越精,王宗岳先生在《太极拳论》中早就总结了太极拳的教学程序:“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是练好太极拳的必经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1 17: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个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8-28 09: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