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3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太极拳随出现了众多的流派,但是万变不离其中,无论是那个流派的太极拳,对于我们的个人健康来说都是极有大益的一种拳术。太极拳不仅是武术,它还是健身术、养生术、尤其是在医术上作为医疗手段有很大的作用。更是中华武术中最早提出的健身长寿观念的拳种。
我们在习练太极拳时,要求“心静”、“体松”。“心静”是指思想集中、精神贯注,心无杂念;“体松”是指身体各部位保持运动中的自然舒展,排除不必要的紧张,并且讲究“用意不用力”,这些对大脑活动都有良好的训练作用。此外,从动作上而言也是如此。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动作需要“完成一气”,前后连贯,连绵不断,由眼神到肢体、躯干,上下相随,周身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动作某些部分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如“蹬脚”、“二起脚”等等。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活跃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圆活、轻柔缓慢,以意引导动作,意识与呼吸、呼吸与动作有机配合,开吸合呼,呼吸自然平稳,深长细匀,并且要求“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一种横膈式呼吸,它在医疗与保健上都有作用。膈肌与腹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横膈式呼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的状况,加强心肌的营养。此外横膈运动又可以给肝脏以有规律性的按摩作用,是消除肝脏淤血,改善肝脏功能的良好方法。横膈式呼吸还可以增进肺泡的换气功能,保持肺组织的弹性、胸廓活动度及氧与二氧化碳的代谢功能都有很好的影响。
由于神经系统活动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其它系统功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的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此外,呼吸运动对胃肠道起着机械刺激的作用,也能改善消化道的血液循环,因此可以促进消化作用。正如今年8月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那天吃过中饭后不久,胃胀、灼热难受,连晚上睡觉都不安稳。第二天早晨都不想起来锻炼,因为锻炼已成为习惯,于是,还是起床出去打太极拳了。一套杨式太极拳85式练完后奇迹出现了,胃胀、灼热的症状消失了,体态轻松自如,精神焕发,这就说明太极拳对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人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非也!根据自己近30年练习太极拳体会,打太极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因为我在未练太极拳之前是一个性情急躁的人,就像眼睛容不得沙子一样,只要有人对我出言不逊,就会与他争吵不休,非要争出高低不可。可是在我打太极拳之后,与以前的我判若二人,能用平常心去换位思考,理解并宽容、包容他人的不逊,不再争吵。
打太极拳时,要求“含胸拔背”、“尾闾中正”、体松安舒、以腰为轴“腰脊为第一主宰”等,说明打太极拳与腰部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练太极拳,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的作用。驼背是典型的老年畸形、衰老的结果。但经常打太极拳的老年人,驼背的发生率就远比一般人为少。老年性骨质疏松又是一种衰老的退化常见病之一,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骨组织中成骨细胞不活跃,不能产生骨的蛋白基质,致使骨生成少,吸收多,骨质变松。骨质变松就容易产生畸形,关节活动也就不灵活。而打太极拳要求动作连贯、圆活,周身节节贯通,,所以打太极拳具有一定的防老作用。
太极拳是抵御亚健康的最好办法。目前,世界上已有一亿两千万人从事太极拳运动,这种古老的健身与技击并重的武术健身项目,在世界得到了空前的普及。打太极拳时,要求静心用意,以意引导动作;呼吸要深长平稳自然;身体放松,不偏不倚;上下相随,协调一致。意念与动作、动作与呼吸相配合,动作之间要连绵不断,虚实分明,重心保持平衡稳定。通过练习太极拳的“静中求动”,达到“静中有动”,身体处于相对静止之中,要求意气周流,呈现外静内动之象。这样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神经系统的抑制过程,提高心肺功能,扩大肺活量,起到和顺气血,舒筋壮骨的疗效,又能够达到祛病解倦的自身修复的目的,可谓现代人“亚健康”是真正克星。
综上述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集修身养性于一体,注重内外兼修的一种合乎现代科学的健身运动。因此,太极拳对中老年人是“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养生拳。为提高人们身体素质,提升全民健身工程,应对老年社会面临的健康、医疗保障等问题,应该加大力度推广和普及太极拳运动,达到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