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35|回复: 3

太极拳渊源考证(转)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14: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太极拳在陈氏的流传。太极拳在陈氏流传的主要特点是陈王廷《长短句》中所表达的:“闷来时造拳,忙来时种田,趁余闲教下些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其特点是家族式的上辈传下辈,代代相传。因为低调,其传播主要限于本村、本县。直到第十四世陈长兴十五世陈清平才传给了北京的杨露禅和武禹襄,使太极拳传到了京师,并在京师慢慢流传开来。

[2]太极拳在李氏的流传。太极拳在李氏的流传与传播,除了具有陈氏的家族式的特点外,还有两个与陈氏不同的特点。一是学校式的传播。李氏在许多地方办有武术学校,设场授拳。在本村,直到清末民初还有四所武术学校,除教育本村本宗族的子弟外,还教育附近的村庄子弟和武术爱好者。二是游教设场传拳。唐村的拳师,常以千载寺僧人或太极宫道人的身份,游教传拳。椐李氏家谱记载,李氏在第十世之前,就有拳师28人,常年在外教拳,足迹踏遍了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浙江、北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地,在苍茫的中国大地上播洒太极拳的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间的创造,又演化出许多别的拳种,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流传。

陈李两家太极拳的分穿分练太极拳,为我们弄清了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李家没有陈家的炮拳;二是陈家为什么没有李家的《太极拳论》。虽然陈李两家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把两家暂时分开了,但是,正如年逾八旬的著名武术家陈立清老人在看了唐村《李氏家谱》之后所说:陈李两家是姑舅亲。姑舅亲,辈辈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第三,陈李两家的合流。这里说的陈李两家的合流,并不是两家组织上的合流。自李岩、陈王廷分别参加农民起义之后,两家减少了联系。这里说的合流,是指拳术上的合流。有人说,历史上没有看到陈、李两家合流啊?这里有两个最直接的证据:一是当年陈长兴传杨露禅的太极拳谱;陈清平传武禹襄的太极拳谱,都是李鹤林所传的太极拳。以前,我们常说杨氏太极拳是杨露禅在传拳时为了照顾皇宫中的纨绔子弟、公子哥儿,将将陈氏太极拳的拳架放高、拳势放缓,发展成为杨氏太极拳。现在,李氏族人找到了李鹤林当年传授给王宗岳的太极拳谱,才知道杨氏所学并非陈氏太极拳。现在将李鹤林的太极拳谱和王宗岳的太极拳谱以及杨氏、武氏太极拳谱加以比较,其意自明。现将李鹤林的太极拳谱录之如下:

揽雀尾单鞭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式  进步搬拦锤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揽雀尾  倒撵猴   斜飞式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针

扇通背  撇身锤却步搬揽锤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分脚转身蹬脚进步栽锤翻身撇身捶 反身二起脚  上步蹬脚  双风贯耳   转身蹬脚    斜单鞭

野马分鬃玉女穿梭  单鞭云手 金鸡独立 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针 扇通背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摆连  喜鹊蹬枝  上势揽雀尾 单鞭下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摆连   弯弓射虎   上步揽雀尾     合太极

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先把唐豪《内家拳的研究》所录的王宗岳本太极拳谱录之于下: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进步搬拦捶

如风似闭  抱虎归山  揽雀尾  肘底看捶  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针  扇通背  撇身捶  却步搬拦捶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分脚  转身瞪脚  进步栽捶  翻身撇身捶  反身二起脚   上步挫捶

双风贯耳  披身踢脚  转身瞪脚  斜单鞭  野马分鬃  玉女穿梭  单鞭  云手下势

金鸡独立  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针   扇通背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摆连  搂膝指裆捶  上势揽雀尾  单鞭下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脚摆连  弯弓射虎  上步揽雀尾  合太极

从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除了个别字句不同,如李鹤林本拳谱“六封四闭”的“封”字,王宗岳本作“风”,王宗岳本中多了“肘底看捶”、“上步瞪脚”、“上步挫捶”、“云手下势”等几个动作,两个拳谱基本相同。这说明王宗岳的太极拳确实

是出自李鹤林。

为了比较,我们再把杨澄甫《太极拳选编》[中国书店1984年版]所录杨氏太极拳套路录之于下:

太极起势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进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抱虎归山  十字手  搂膝拗步  揽雀尾   斜单鞭

肘底看捶  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针

扇通背  翻身撇身捶  卸步搬拦捶  上步揽雀尾   单鞭   云手  左高探马

右分脚   右高探马   左分脚   转身蹬脚   搂膝进步栽捶   翻身撇身捶

上步高探马  右分脚  退步打虎式  披身踢脚双风贯耳左分脚 转身蹬脚

撇身捶  上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抱虎归山  十字手  搂膝拗步   揽雀尾

斜单鞭  野马分鬃  玉女穿梭  揽雀尾  单鞭   云手   下势    金鸡独立

倒撵猴   斜飞势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海底针    扇通背

翻身撇身捶  上步搬拦捶   上步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扑面掌

十字摆连腿  搂膝指裆捶  上步揽雀尾  单鞭  下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身扑面掌  转身摆莲脚  弯弓射虎  上步高探马   扑面掌   翻身撇身捶

上步高探马  上步揽雀尾  单鞭  合太极

上述拳谱除了扑面掌、披身踢脚等动作,和单鞭、云手、揽雀尾等重复动作外和李鹤林的太极拳谱基本没有差别。我们知道,一个拳师在演练拳术中,总要根据自己的习惯、爱好,对武术套路进行改进,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但是,每个拳种都有不同的特点,只要这个拳种的根本脉络不变,就不会改变这个拳种。所以,虽然杨氏太极拳的动作多了几势,并没有改变李鹤林的太极拳谱的要旨。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再把李鹤林的太极拳谱与武禹襄本太极拳谱加以比较。唐村过去有四个武校,在演练太极拳时,根据习惯,对拳谱的动作也有增删。现将唐村李立朝藏本拳谱录之于下:

起势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搬栏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揽雀尾  肘底看捶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扇通背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左右起脚

转身蹬一脚  践步打捶  翻身二起脚  披身   踢一脚  蹬一脚  上步搬拦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斜单鞭  野马分鬃  单鞭  玉女穿梭   单鞭    云手

下势  更鸡独立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扇同背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高探马  十字摆连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云手  下势  上步七星

退步跨虎  转脚摆连  弯弓射虎  上步揽雀尾  双抱捶

现将李亦畲藏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年版《太极拳谱》]录之如下:

揽雀尾  单鞭   提手上势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搂膝拗步  手挥琵琶势  搬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单鞭    肘底看捶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三甬背  单鞭   纭手    高探马     左右起脚

转身踢一脚  践步打捶  翻身二起  披身   踢一脚  蹬一脚    上步搬揽捶

如封似闭  抱虎推山  斜单鞭  野马分鬃  单鞭  玉女穿梭   单鞭    纭手

下势  更鸡独立   倒撵猴  白鹤亮翅   搂膝拗步  三甬背  单鞭  纭手   高探马  十字摆连   上步指裆捶  上势揽雀尾 单鞭 下势  上步七星      下步跨虎    转脚摆连   弯弓射虎   双抱捶

从对比中我们看,李亦畲藏本武氏太极拳谱与李立朝藏本太极拳谱基本不差。李立朝藏本的“云手”“扇通背”,李亦畲藏本作“纭手”“三甬背”,除了字的写法外,基本没有什么差别。

从杨氏、武氏两家所传的太极拳谱看,他们所宗的拳谱,正是李鹤林传授给王宗岳的太极拳。杨、武两家都是陈家的徒弟。他们的武术都是陈家所传。我们从中可以作两方面的推论:1.陈长兴、陈清平所传授给杨露禅、武禹襄的就是李岩、李仲、陈王廷所共同创造的太极拳。那就是说,陈李两家虽然减少了来往,但拳术还是共同的,密不可分的。2.如果说陈、李两家在拳术上有了不同,那么,陈长兴、陈清平所传杨、武两家的正是李鹤林传王宗岳的太极拳。说明陈、李两家在拳术上有了交流。陈李两家太极拳到乾隆中后期已经合流。有人会说,既然陈李两家拳术有了合流,那么,陈家为什么没有李家的《太极拳论》?李家为什么没有陈家的炮捶?我认为,这正反映了陈、李两家的纯正风气。李家有李家的东西,陈家有陈家的东西,互相学习但不抄袭,决不把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再者,李家有李家的家规,“未成名器,勿名师门”。如《和式太极拳谱.和氏家传老谱点注》中所录陈清平传《太极拳论》,其来源于王宗岳、蒋发所传到赵堡镇的太极拳理论,但该拳谱就记有“本篇为无名氏所著”的内容。

二是陈长兴传杨露禅、陈清平传授给武禹襄的太极拳理论是唐村李氏的太极拳理论。从杨氏武氏现存的太极拳理看,其所宗的正是李氏的太极拳理论,如十三势行功歌、打手歌、十三势论、《太极拳论》等等。这说明陈长兴不仅有家传的陈氏武功,而且也接受了李氏的武功和武术理论。陈李两家的合流在太极拳的传承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太极拳推陈出新,流派纷呈,产生了杨氏、武氏、赵堡等太极流派,这在太极拳的传承史上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

第四,太极拳的历史鼎盛期。太极拳自李岩、李仲、陈王廷创拳之后,历经明崇祯、清康熙、乾隆,已发展到第一个历史鼎盛期。这个历史鼎盛期的主要标志,是太极拳的理论得到长足发展。李氏以李鹤林为代表,将李氏的太极拳理论用哲学的观点进行总结,创作出了享誉海内外的《太极拳论》。从宏观上说,这一时期是太极拳完成了从实践到理论的跨越,是太极拳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完备期,也是太极拳发展的第一个历史鼎盛期。第二个历史鼎盛期是在清末和民国初期。其标志有二。一是陈氏第十六世陈鑫完成了太极拳历史性巨著《陈氏太极拳图说》。这本书集陈氏太极拳之大成,是陈氏太极拳发展到历史完备期的科学总结,把陈氏太极拳的理论和实践提高了一步。二是陈照丕立擂京城,连战十七日而不衰,力挫时在京畿的武林豪杰数十人,名扬京城。

第五,太极拳的萧条期。造成太极拳萧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日寇的侵略。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采取的“三光”政策,大大地损伤了中国人民的元气。同样,也大大损伤了武林志士的元气。许多武林抗日志士牺牲在日本帝国主义的屠刀下。二是十年国内战争。十年国内战争把全国人民推向苦难的深渊。人民大众生命岌岌可危,朝不保夕,武功荒废。三是发生在河南的水、旱、黄、汤天灾人祸。1943年,水、旱、黄、汤天灾人祸,使路有冻死骨,家家有哭声,人口骤减。武林人士十不存一,那里还有习武之人?具有习武传统的唐村、陈家沟两村也不得不中断了习武的光荣传统。特别是唐村因为解放以后千载寺、三圣祠、太极宫遭到彻底破坏,他们失去了赖以依存的精神支柱,也缺乏一个象张蔚珍那样具有远见的领导,太极拳虽然没有断绝,但是,已一蹶不振。太极拳进入了历史上人为的萧条期。

尽管如此,太极拳并没有在李家中断。笔者的朋友曾经送给一本郜祥善堂抄本的《拳谱》。拳谱共分两本,一本为王堡枪谱为主,杂以其他枪械套路的枪谱;一本为太极拳谱和六合刀谱。拳谱抄在日本昭和17年侵略中国时所用的《时间外勤务通知书》上。所用笔为沾水笔。在枪谱上写有前言,说是此谱原本年代久远,后因水湿受损,才抄到此本上的。还有枪术的起源与传承,董秉乾老人传承枪棍等。拳谱上面录有《十三势软手》、《手头》、《太平雨》、《四两拨千斤》《金刚捶》等。在《四两拨千斤》的标题之下有附注:“此手是李先生传,咱有四两力,能打八千斤。”据从时间上推断,此谱应是李嘉际或者李永达传拳时学员所做的的课堂笔记。是晚清时期的东西。

第六,太极拳的现代昌盛期。历史不会忘记一个人:原陈家沟党支部书记张蔚珍。1957年,祖国万事待兴之时,农民出身的张蔚珍以他淳朴的远见告诉人们:祖上留下的东西不能丢。于是,他用记工分的办法,鼓励村中男女青年重新学习频临失传的陈氏太极拳,并请来北京的教授来教授村中习武骨干,于是四大金刚诞生了,他们没有辜负村中父老的期望,在全国武林中暂露头角,成为全国武林中的皎皎者。陈氏太极拳又重焕青春,成为武林的一大门派。与此同时,国家虽然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毅然推行了劳卫制锻炼体制,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太极拳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到了九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又亲笔题字:太极拳好,把全国的太极拳运动推向了新的阶段,练习太极拳不仅成了全国人民的共同爱好,而且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武术爱好者的共同追求的目标。太极拳运动走向诞生以来最辉煌的历史时期。唐村李氏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挖掘历史资料,为众说纷纭的太极拳创拳历史提供了可信的历史依据。这对太极拳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六 李岩、李仲、陈王廷创太极拳资料发现的意义

在太极拳的传拳史上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但是,无论那种说法,能够拿出确实证据的如凤毛麟角,大多停留在对某些传说资料的敷衍上。结果,把好端端的太极拳传承史搞的云遮雾瘴,难以捉摸。

李岩、李仲、陈王廷创太极拳的历史资料的发现,为太极拳的创拳学说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所谓陈王廷创太极拳说就是李岩、李仲、陈王廷三表兄弟创太极拳说,三人互为一体密不可分,而不是孤立的各行其是的。用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李岩、李仲、陈王廷创太极拳的历史都是错误的。

过去,在太极拳的历史研究上由于资料的限制,许多学者、专家、太极拳爱好者对陈王廷创太极拳说提出了一些质疑,这是正常的现象。随着李岩李仲陈王廷创太极拳的历史资料发现,一切无端的质疑都会迎刃而解。如果说民国间的《温县志稿》所载的资料是只言片语的话,而《李氏家谱》和新发现的太极拳资料则是系统的、全面的,既有创拳的时间、地点,又有创拳的历史背景,理论指导,还有所创的太极拳理论、武术套路等等。可以说,既是一部太极拳的创拳史,又是一部太极拳的传播史。这些历史资料的系统和翔实受到许多学者、专家的重视。

有人说,李氏从李春茂到李岩李仲,一直到李鹤林,既有创太极拳的套路、理论,你说李氏创太极拳吧,为什么要与陈王廷扯在一起?从陈、李两家创拳的实践看,陈李两家是密不可分的,是互为左证的,是李岩、李仲、陈王廷共同努力的结果。贪天之功据为己有不是武林豪杰的作风。陈、李两家世代为姻亲,他们决不会为了沽名叼誉破坏这种关系。只能是相辅相成共同把太极拳的事业推向前进。

(1)《李氏家谱.序》

(2)《李氏家谱.李仲》

(3)《李氏家谱.李信》

(4)《李氏家谱.序》

(5)《李氏家谱.李政德》

(6)《陈氏家谱.世系》

(7)《怀庆府志.举人》

(8)《怀庆府志.武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16: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添加补充:
太极拳渊源考证(转)1 http://www.zgtaiji.com/forum/showtopic-405.aspx
太极拳渊源考证(转)2 http://www.zgtaiji.com/forum/showtopic-406.asp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16: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在哪找的?我还想找呢,说的很具体,有些我都不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1 10: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的真的非常的用心,现在再仔细看,仔细体会,感觉真的很具体。楼主很用心啊。
欢迎继续发这样的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