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7|回复: 0

太极拳之名的由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9 11: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史料记载最早见到的“太极拳”一词,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李亦舍在《王宗岳太极拳谱跋》(1881年10月巧日)中写道:“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咸丰二年(1852年),武禹襄到他哥哥河南舞阳县知县武澄清任所,得到其兄在该县盐店得到的王宗岳《太极拳谱》,其中有《太韦手歌》。武禹襄返回永年后,就与其外甥李亦舍严》、《太极拳释名》和《打
照《太极拳谱》的要求进行试验。武、李二人在试验过程中,每得一体会,即写一字条贴于墙壁,再反复体验,经两年多的实践,最终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写出了一系列言简意赅的太极拳文论。1881年(光绪7年),李亦舍将这些文论编定为《太极拳谱》。这些拳论,不仅明确地以“太极”命名这一拳种,而且把太极理论融人了拳术技法,成为后世指导太极拳练习的经典。从以上论述可知,最早出现“太极拳”一词,当在1852年。虽然在历代的不同太极拳抄本或刊本中文字或有出人,但自王宗岳的拳谱见于世以后,太极拳这个名称才为世人所知,并得以流传则是不争的事实。《太极拳论》一文以太极拳为名,在这篇文章一开始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在王宗岳的另一篇题为《太极拳释名》的文章中他又说“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分棚、抨、挤、按,采、例、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棚、抨、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例、肘、靠,即乾、坤、良、哭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日‘十三势’。是技也,一招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从《太极拳论》和《太极拳释名》两篇文章来看,王宗岳之所以取名太极拳是因为此拳符合太极阴阳理论,符合太极为世界的本原,符合太极宇宙生成论,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一文一开始就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易传.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的‘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原。”其大意是说原始混沌之气运动而生出阴阳,由阴阳而生出四时,由四时而生出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也就是乾、坤、震、哭、坎、离、良、兑八卦,由八卦而推演出宇宙间万事万物。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王宗岳的思想源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易传.系辞》,王宗岳的太极拳理论中既有《周易》太极阴阳八卦的说法,又取了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五行说,以八卦合五行而组成十三势。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太极拳的十三势说得以广泛地流传,并且由此还产生了包括“八门五步”在内的一系列围绕十三势的理论。关于太极拳名称来历,另有一传说:杨禄禅三进陈家沟学拳十八年,学到陈长兴的真功夫,回到永年教拳,因拳软绵,而称之为“棉拳”或“粘绵拳”亦未冠以“太极”而称世。清代咸丰、同治年间,杨禄禅应远房亲戚武汝清邀请去北京教拳,不断有人慕名而来,与之结网较技,禄禅不时将对手抛起、射落于网。光绪帝的老师、大学士翁同和观后同王公大臣曰:“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揉,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并即题写“手捧太极震环宇,胸怀绝技压群英”联句相赠。太极拳之一名始为大定,杨禄禅亦因此号“太极杨”而名震京华。太极拳及太极拳之一名,自杨禄禅始才得以大定和流传。这一传说明确告诉我们此拳展示出来的外部动作技击形态与太极的浑圆状态相似,因此给其取名太极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