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2|回复: 0

中华武术技击对“习武伤身”的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9 08: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禄堂在《太极拳学》自序一文中写道:“元顺帝时,张三丰先生,修道于武当,见修丹之士兼练拳术者,后天之力用之过当,不能得其中和之气,以致伤丹,而损元气。故遵前二经之义,用周子太极图之形,取河洛之理,先后易之数,顺其理之自然,和太极拳术,阐明养身之妙。此拳在假后天之形,不用后天之力,一动一静,纯任自然,不尚血气,意在练气化神耳。”从孙禄堂先生的论述中,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张三丰创太极拳的目的,是为习武之人找到一个解决练武兼养生的方法,也就是解决武术养练如何结合的问题。在这里本文要说明一下,张三丰以及孙禄堂等人所说的习武是指为获得武技而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练武健身。就如我们现在把体育分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一样。为获得武技的习武就如现代的竞技体育一样,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可以不惜一切手段,包括以身体的伤害为代价。我们知道,中国哲学认为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是阴阳和谐。在这一哲学观的支配下,中国武术家开始对练武过程中容易伤气伤身的问题以及技艺的获得是以身体的伤害为代价这一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能否找到一种方法,既不伤害身体,又能获得技艺。最初,我们的武术家借鉴道家和佛家的一些内功新法来弥补这一缺陷。主要的方法是武术与气功的结合,就是在练武之后,通过练一些气功来达到养气的目的。如明代的少林拳意识到这一点,并提出一些主张,提出了外练和内修。《易筋经》和《洗髓经》的出现就是典型的代表,易筋、洗髓二经,明显是要解决少林拳的理论发展问题。解决武术养练结合的问题,然而,它走了一条内、外分离的道路,即先练筋、骨、皮,后练精、气、神,外练和内修始终是分离的。习武之人兼练气功是对习武伤气的一种补充,但是还解决不了习武之时同时伤气的根本问题,就如我们现在运动员进行大运动量训练与恢复的问题一样,它是一个两难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对中国武术家智慧的考验,面对这样的难题,武术家们开始对以往拳学深入的思考,再次考察武技的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