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谱诀:划圈抹转化敌攻,拥托缠黏断其根; 拳藏肘底伺机势,乘隙一捶定乾坤。
动作过程
1.身体左转,右腿以脚跟为轴,足尖微翘,实脚内扣约135度踏实。同时,两肘稍屈沉,随转体势渐渐俯掌平抹,向左抹转半个平面椭圆,两掌与肩等高。眼随转体向右前平视,日艮至U手至U,日艮神顾及右掌。
2.身体先左转后右转,两掌随势俯掌平倒抹,经胸前向右斜前方抹转半个平面椭圆,高与肩平。眼随转体平视,眼神顾及右掌。
3.重心全部移于右腿,身体左转,左脚提起向左(正东)摆出。同时,随转体势左掌向左弧形平移,随移外旋,掌心朝里;右掌紧随向左平移,随移外旋,掌心翻朝左,两掌遥相呼应。眼神关顾左掌左移。
4.身体微左转,左脚向前(正东)落下,先以足跟着地,重心渐全部移于左腿;右脚提起,向右微移,先以脚尖落地,重心渐移于右腿。同时,随转体势两掌继续向左前平移,随移内旋,掌心翻朝下。左掌随移到身前略左侧时,内旋弧形向左下移,掌心朝下;右掌随移到胸前,高与肩平,掌心朝下。眼神先关及左掌左移,待右掌移到胸前时即顾右掌前视。
5.身体继续微左转,重心全部移于右腿,左脚稍提,略向左前移,足跟轻着地,成左虚步。同时,左掌沉肘,自左向下、向里经右臂内侧,仰掌向前上弧形穿出,掌心翻朝右,坐腕侧立掌,掌缘向前,与鼻尖对准,食指高与眉齐;右掌向左内旋经左掌外侧沿左前臂尺骨向下盖,随盖随握拳外旋,拳眼朝上,拳心朝里,贴置于左肘下。眼神关顾左掌向下采绕,当仰掌经右臂里侧一穿出,即向前平视。
技术要领
1.特别要注意步法,步随身换,进退转换要操纵得宜,虚实分明。两臂向左平移时右腿为实,左腿要虚,身体转向正面时,左腿实,而右腿轻松提起为虚,当重心移于右腿坐实时,左脚以足跟轻着地为虚步,两足的虚实转换,始终像跷跷板一样,此起彼落。
2.臂随腰转,两肩松开,劲起于脚跟,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于腰,两膊相系,两胯两腿相随,劲由内换。通过旋腰转脊,旋腕转膀,使劲达于指梢。不能只动臂不动腰。
3.本势往来牵动之运动过程,都要心牵意连,都要以腰为轴,保持柔中寓刚、棉里藏针、绵绵不断和滔滔不绝的太极运动特点。转腰扣脚、摆腿移步、双手平抹掤捌、穿掌下盖、握拳看捶都要交代清楚,没有丝毫含糊之处。两腿虚实分明,手足轻捷灵活,动作协调圆
润,上下相随,完整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丝毫不能有强拗断离,身僵力板的现象。
用 法
接前势,如敌自后方击来,我即如前单鞭势随腰抹转,化去其攻势,使其落空,同时随身体左转势用左手腕向外平接敌右手腕,向右推开,在其失去中定时,即将左手指下垂,缘其腕间,向内缠绕一小圈;右手同时向左,与其左手相接,自上黏合。则其左右手都处背境,而失其所要用力之方向,我即将左腕抑其右腕,右手急握拳,转到左肘底,虎口朝上,以蓄其势,伺机而发。
注释说明
《各势白话歌》说“肘底看捶打腰间",《全体大用诀》说“肘底看捶护中手”,《太极拳体用全诀》说“肘底看捶缠绕粘,乘隙一拳莫失机",充分说明了“肘底看捶"式的体用。寓用拳看守于肘底,以静待动,伺机乘隙,蓄而后发之义。以拳横撇敌之胸、胁、腰等中部为主,兼或乘隙捶击腹、裆等下部,或直冲头面上部,乃太极“五捶”之一,因其凶险而要谨思慎用。
“肘底看捶"式之“看",不是五官眼睛的视看,而是技击术防守之一法,就是看守对方的动静、蓄势待发的意思,是指手法、腿法而言。俗说“看手"“看腿"或“看剑",就是准备以手、腿或剑击人。有人曲解为“眼看肘底之拳",那就大谬不然矣。杨式也有简称“肘底捶”的,孙式名“肘底看捶”,陈式名“肘底捶”。其实“看"字既不能简,也不能少的。
“看”之一字,寓以静待动之势,寄伺机乘隙,蓄势待发之态,气势呼之欲出,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看"字一简略,气象顿挫,形势全无,索然无味。“看”是万万少不得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