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50|回复: 6

陳氏太極拳的發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9 2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陳小旺



中華武術豐富多采,雖各有風格特點並自成體系,但“攻防”二字是各家共有的。防者多用柔,攻者多用剛。何謂剛?在發勁時,內外和一,意氣風發,將自己的力量發到出擊點乃爲剛。能將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發到出擊點就是剛勁的最高標準。陳氏太極拳的發勁也有其獨到之處,它不僅拳、肘、肩、腳、膝、稍節和主要關節發勁,而且要求周身各個部位都能發勁。

拳譜中說;“ 唯有五陰並五陽,陰陽不偏稱妙手,妙手一運一太極太極一運化烏有,遭著何處何處擊,我也不知玄又玄。” 當然能做到這一點非一日之功可見拳術水平練到高級境界,不僅周身處處都能發出勁來, 並且是勁由內換,連化帶發自然順遂。

太極拳是剛柔並用之拳。發勁只是太極拳中剛的一面,太極拳練好,勁自然就能發得好。因此,欲練好發勁須從練拳入手。練習陳氏太極拳分兩個階段:

    其一,以外形動作引動內氣

內氣和動作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動作可以導致內氣活動,內氣活動又能催動外形初學時,要按其具體要求力爭動作合度,就是遵循陳氏太極拳對各個部位的要求。運動規律和逐漸的運動標準,尋求和進一步掌握內氣運行的方法。\r

先在定勢時(如預備式,單鞭等)思想專一地按照陳氏太極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來對照。目前出版的一些太極拳書中對此都有詳細介紹,這裏就不在詳述。其中介紹的雖然比較具體,就是尺度較難掌握。例如;松肩,究竟怎樣松?松到什麽程度;含胸,究竟怎樣含?含胸過了影響塌腰,含多少爲過?這不是象木工,指出準確的尺寸。

在古拳譜中說:“ 只可神會不可言傳”。說明對於這些細節用文字和語言無法表達,需要身教口授, 可是多數太極拳愛好者沒有理想的條件。因此我們須用辨證的態度來探討這個問題。爲什麽陳氏太極拳對身體的各個部位都作了具體的規定?目的是心氣下降,氣沈丹田。

明確了這一點,定勢時體會一下,如果感到心氣下降,氣沈丹田,就說明,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已合格。如果感到重心不穩,氣向上浮,便可以檢查一下,看是哪個部位做得不合格影響了氣沈丹田。然後調整一下,以達到氣沈丹田爲止。用這種方法做自我校正,掌握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則較爲容易了。

在定勢時掌握了陳氏太極拳對身體各個部位的要求,能使“心氣下降,氣沈丹田”。運動時再按照陳氏太極拳的運動規律(以腰爲軸節節貫串,周身骨節依次排開)及其對身法的具體要求和手足運行的路線進行練習,可以導致內氣出入丹田,按照具體不同的動作變化,動如流水地循行周身。

陳氏太極拳的要求比較嚴密,初學者往往會顧身不顧手,動作不協調,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用太極拳的術語來說:就是動作中産生了“丟”和 “頂” (過者爲頂不給者爲丟)。

陳氏太極拳要求按其運動規律不丟不頂圓轉自如,運動中産生了丟和頂,就直接影響了內氣的運行。所謂下功夫,就是不辭勞苦地走拳架,細心揣摩,對照遵循法則,逐漸縮小運動當中的誤差。運動誤差越縮小內氣的流量就越能增大。並且受到的阻力減小,動作能夠按其法則基本協調,內氣則可以勉強貫通。

    其二,以內氣催外形

動作基本協調,內氣能夠貫通,運動則産生了質量的變化,即從以外形引內氣階段過度到以內氣催外形的階段。古拳譜中說:“以心行氣,以氣運身,內氣不動,外形寂然不動,內氣一動,外形隨氣而動。”

意識指揮, 內氣貫通使肢體較爲系統的運動體系,一處動,百骸皆隨,一處靜全體皆靜。到此階段,練習陳氏太極拳一些要求和法則已經是不思而得,不會出現明顯的顧此失彼的現象和運動誤差。

但這種體系在技擊當中還不能完全適應,受到外界的影響,容易亂套,因而在此基礎上應繼續下功夫鞏固其運動體系,使其在任何干擾下,都能順應客觀條件的變化,成爲 “撞之而不開,破之而不散,渾然一圓”的運動體系,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內氣與肌肉的關係   

內氣源於臟腑,行於經絡,布流周身,這是人體的自然生理現象。練習陳氏太極拳要維護、掌握和利用這種規律。內氣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動作中出現丟和頂,內氣便受阻。內氣輸送到經絡,由經絡滲透傳導到肌肉,肌肉,就是採用陳氏太極拳的鍛煉方法,使臟腑産生的內氣才能充分的發揮其作用。

否則,練習時不明其理,不知道遵循法則、克服丟頂的弊病,仍用拙力。輕者練習感到彆扭,影響內氣的貫通,拳術水平不能進益;重者將會導致內氣回流,使器官負載,影響臟腑的正常活動。有人練習後感到胸悶倒飽,皆爲內氣回流所致。

古拳譜中說:“意氣君來、骨肉臣。”內氣與肌肉的關係如同雷管與炸藥的關係。雷管本身沒有多大爆發力、爆炸的主要力量是炸藥、可是炸藥沒有雷管來引爆不行、不按適當的比例也不能充分發揮炸藥的作用。練太極拳時出現丟頂、肢體互相矛盾、力量互相抵消、內氣不貫通、發出來的勁爲零斷勁、就如雷管和炸藥的比例不適當、炸藥不能完全引爆。

怎樣發勁    古拳譜中說:“身如弓弦、手如箭”,“勁起腳跟行於腿,主宰于腰發於梢”(這裏的“手”和“梢”並非局限於“手”和“四梢”,而是指擊點, 因爲太極要求周身各個部位都能發勁)。例如:掩手肱拳,腰向左轉、往上貫穿背、肩、臂、右拳隨著腰的旋轉向右前發出;往下貫穿胯、腿、足,足踏在地面上産生反作用力,使其先由腰傳導到足,再由腳向上通過腿、胯、腰、背、臂,發於右拳。重心快速前移産生慣性,摧動右拳向前發.

只有意識指揮,內氣貫通,才能在發勁的一瞬間彙聚全身的力量發在右拳,(發右拳時左肘尖向後發勁與右拳對稱,保持八面支撐的身法)。如果右肘發勁,屈住右小臂,突出右肘;右肩發勁,放下右臂突出右肩;右胸發勁,松下肩臂,突出右胸。發勁是彙聚周身之力突出在出擊點上。

    在對抗技擊當中,對發勁的時機和部位決不可忽視。在順應客觀條件的變化,因勢利導、得機得勢,將勁在最適當的時機、發在對方最要緊的部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2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简体中文版

简体中文版
陈氏太极拳的发劲
陈小旺



中华武术丰富多采,虽各有风格特点并自成体系,但“攻防”二字是各家共有的。防者多用柔,攻者多用刚。何谓刚?在发劲时,内外和一,意气风发,将自己的力量发到出击点乃为刚。能将自己百分之百的力量发到出击点就是刚劲的最高标准。陈氏太极拳的发劲也有其独到之处,它不仅拳、肘、肩、脚、膝、稍节和主要关节发劲,而且要求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

拳谱中说;“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遭着何处何处击,我也不知玄又玄。”当然能做到这一点非一日之功可见拳术水平练到高级境界,不仅周身处处都能发出劲来,并且是劲由内换,连化带发自然顺遂。

太极拳是刚柔并用之拳。发劲只是太极拳中刚的一面,太极拳练好,劲自然就能发得好。因此,欲练好发劲须从练拳入手。练习陈氏太极拳分两个阶段:

    其一,以外形动作引动内气

内气和动作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外形动作可以导致内气活动,内气活动又能催动外形初学时,要按其具体要求力争动作合度,就是遵循陈氏太极拳对各个部位的要求。运动规律和逐渐的运动标准,寻求和进一步掌握内气运行的方法。

先在定势时(如预备式,单鞭等)思想专一地按照陈氏太极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来对照。目前出版的一些太极拳书中对此都有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在详述。其中介绍的虽然比较具体,就是尺度较难掌握。例如;松肩,究竟怎样松?松到什么程度;含胸,究竟怎样含?含胸过了影响塌腰,含多少为过?这不是象木工,指出准确的尺寸。

在古拳谱中说:“只可神会不可言传”。说明对于这些细节用文字和语言无法表达,需要身教口授,可是多数太极拳爱好者没有理想的条件。因此我们须用辨证的态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为什么陈氏太极拳对身体的各个部位都作了具体的规定?目的是心气下降,气沉丹田。

明确了这一点,定势时体会一下,如果感到心气下降,气沉丹田,就说明,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已合格。如果感到重心不稳,气向上浮,便可以检查一下,看是哪个部位做得不合格影响了气沉丹田。然后调整一下,以达到气沉丹田为止。用这种方法做自我校正,掌握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则较为容易了。

在定势时掌握了陈氏太极拳对身体各个部位的要求,能使“心气下降,气沉丹田”。运动时再按照陈氏太极拳的运动规律(以腰为轴节节贯串,周身骨节依次排开)及其对身法的具体要求和手足运行的路线进行练习,可以导致内气出入丹田,按照具体不同的动作变化,动如流水地循行周身。

陈氏太极拳的要求比较严密,初学者往往会顾身不顾手,动作不协调,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用太极拳的术语来说:就是动作中产生了“丢”和“顶” (过者为顶不给者为丢)。

陈氏太极拳要求按其运动规律不丢不顶圆转自如,运动中产生了丢和顶,就直接影响了内气的运行。所谓下功夫,就是不辞劳苦地走拳架,细心揣摩,对照遵循法则,逐渐缩小运动当中的误差。运动误差越缩小内气的流量就越能增大。并且受到的阻力减小,动作能够按其法则基本协调,内气则可以勉强贯通。

    其二,以内气催外形

动作基本协调,内气能够贯通,运动则产生了质量的变化,即从以外形引内气阶段过度到以内气催外形的阶段。古拳谱中说:“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气不动,外形寂然不动,内气一动,外形随气而动。”

意识指挥,内气贯通使肢体较为系统的运动体系,一处动,百骸皆随,一处静全体皆静。到此阶段,练习陈氏太极拳一些要求和法则已经是不思而得,不会出现明显的顾此失彼的现象和运动误差。

但这种体系在技击当中还不能完全适应,受到外界的影响,容易乱套,因而在此基础上应继续下功夫巩固其运动体系,使其在任何干扰下,都能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成为“撞之而不开,破之而不散,浑然一圆”的运动体系,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内气与肌肉的关系

内气源于脏腑,行于经络,布流周身,这是人体的自然生理现象。练习陈氏太极拳要维护、掌握和利用这种规律。内气本身是十分脆弱的,动作中出现丢和顶,内气便受阻。内气输送到经络,由经络渗透传导到肌肉,肌肉,就是采用陈氏太极拳的锻炼方法,使脏腑产生的内气才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

否则,练习时不明其理,不知道遵循法则、克服丢顶的弊病,仍用拙力。轻者练习感到别扭,影响内气的贯通,拳术水平不能进益;重者将会导致内气回流,使器官负载,影响脏腑的正常活动。有人练习后感到胸闷倒饱,皆为内气回流所致。

古拳谱中说:“意气君来、骨肉臣。”内气与肌肉的关系如同雷管与炸药的关系。雷管本身没有多大爆发力、爆炸的主要力量是炸药、可是炸药没有雷管来引爆不行、不按适当的比例也不能充分发挥炸药的作用。练太极拳时出现丢顶、肢体互相矛盾、力量互相抵消、内气不贯通、发出来的劲为零断劲、就如雷管和炸药的比例不适当、炸药不能完全引爆。

怎样发劲古拳谱中说:“身如弓弦、手如箭”,“劲起脚跟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里的“手”和“梢”并非局限于“手”和“四梢”,而是指击点,因为太极要求周身各个部位都能发劲)。例如:掩手肱拳,腰向左转、往上贯穿背、肩、臂、右拳随着腰的旋转向右前发出;往下贯穿胯、腿、足,足踏在地面上产生反作用力,使其先由腰传导到足,再由脚向上通过腿、胯、腰、背、臂,发于右拳。重心快速前移产生惯性,摧动右拳向前发.

只有意识指挥,内气贯通,才能在发劲的一瞬间汇聚全身的力量发在右拳,(发右拳时左肘尖向后发劲与右拳对称,保持八面支撑的身法)。如果右肘发劲,屈住右小臂,突出右肘;右肩发劲,放下右臂突出右肩;右胸发劲,松下肩臂,突出右胸。发劲是汇聚周身之力突出在出击点上。

    在对抗技击当中,对发劲的时机和部位决不可忽视。在顺应客观条件的变化,因势利导、得机得势,将劲在最适当的时机、发在对方最要紧的部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29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狄子御 的帖子

多谢多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29 21: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秤砣 的帖子

客气啥?
另外:
to忠山
  以后发了这种帖子,就自己帮我添加到我的那两个资料集合里头去嘛, 太极发劲的相关资料集合;太极实战资料链接集合。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0 12: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觉得要完全了解,好难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9 17: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更简单的版本就是不看,反正看不懂: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17 07: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狄子御 的帖子

好东西大家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