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极功夫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39|回复: 7

孙禄堂—《论拳术内外家之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5 14: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载于20世纪30年代江苏国术馆的《国术年刊》上。)


    今之谈拳术者,每云有内外家之分。或称少林为外家,武当为内家;或以在释为外家,在道为内家;其实质皆皮相之见也。名则有少林武当之分,实则无内家外家之别。

    近十年来,人始稍稍知武当之可贵矣。少林、武当之一隐一现者其故在此。安得遽分内外耶!或谓拳术既无内外之分,何以形式有刚柔之判?不知一则自柔练而致刚,一则自刚练而致柔,刚柔虽分,成功则一。夫武术以和为用,和之中智勇备焉。予练拳术亦数十年矣。初亦蒙世俗之见,每日积气于丹田,小腹坚硬如石,鼓动腹内之气,能扑人于寻丈外,行止坐卧,无时不然。自谓积气下沉,庶几得拳中之内气矣。彼不能沉气于丹田小腹者,皆外家也。一日,山西宋世荣前辈,以函来约,予因袱被往晋。寒暄之后,询及拳理,因问内外之判。宋先生曰:“呼吸有内外之分,拳术无内外之别。善养气者即内家,不善养气者即外家。故善养浩然之气一语,实道破内家之奥义。拳术之功用,以动而求静;坐功之作用,由静而求动。其实动中静,静中动,本系一体,不可歧而二之。由是言之,所谓静极而动,动极而静,动静即系相生,若以为有内外之分,岂不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我所云呼吸有内外者,先求其通而已。通与不通,于何分之?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仍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极其蔽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火气不至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至中部而返。如此方谓之内外相通,上下相通,气自和顺,故呼吸能达下部。气本一也,误以为两个,其弊亦与不通等。子舆氏曰:‘求其放心,放心收而后道心生。’亦即道家收视返听之理。”

    余曰:“然则鄙人可谓得拳中之内劲呼!盖气已下沉,小腹亦坚硬如石矣。”宋先生曰:“否!否!汝虽气通小腹,若不化坚,终必为累,非上乘也。”余又问何以化之?先生曰:“有若无,实若虚。腹之坚,非真道也。孟子言:‘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中庸》极论‘中和’之功用。须知古人所言,皆有体用。拳术亦重中和,亦重仁义。若不明此理,即练至捷如飞鸟,力举千钧,不过匹夫之勇,总不离夫外家。若练至中和,善讲仁义,动作以礼,见义必为,其人虽无百斤之力,即可谓之内家。迨养气功深,贯内外,评有无,至大至刚,直养无害,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卷之放之,用广体微。昔人云:‘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阳刚。’吾人本具天地中和之气,非一太极乎。羲经云:‘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心在内而理周乎物,物在外而理具于心,内外一理而已矣。”

    予静聆之下,始知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又知拳之形式名称虽异,而理则一。向之以为有内外之分者,实所见之不透,认理之未明也。由是推之,言语要和平,动作要自然。试观古来名将,如关壮缪、岳武等,皆以识春秋大义,说礼乐而敦诗书,故子秋后使人生敬仰崇拜之心。若田开强、古冶子之辈,不过得一勇士之名而已。盖一则内外一致,表里精粗无不到;一则客气乘之,自表其所守,良可慨也。

    宋先生又云:“拳术可以变化人之气质。”予自审尚未能见身体力行,有负前辈之教训。今值江苏省国术馆有十八年度刊之发行,予服务馆中,亦即两载,才识浅陋,尸位贻讥,故以闻之前人者略一言之,以志吾愧。

    [此文发表,曾平息了当时持续了两年之久的“内外家区别”问题的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16: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傅经常强调没有内外之分的~~~~~内外兼修才是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17: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迨养气功深,贯内外,评有无,至大至刚,直养无害,无处不有,无时不然,卷之放之,用广体微。昔人云:‘物物一太极,物物一阳刚。”此为真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17: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着有点累,有点深奥,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5 22: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同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6 11: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飞蝴 的帖子

彼未知练拳与初练拳者,其呼吸往往至中部而止,仍行返回,气浮于上,是谓之呼吸不通。极其蔽则血气用事,好勇斗狠,实火气太刚过燥之故也。若呼吸练至下行,直达丹田,久而久之,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火气不至炎上,呼吸可以自然,不至中部而返。如此方谓之内外相通,上下相通,气自和顺,故呼吸能达下部。气本一也,误以为两个,其弊亦与不通等。子舆氏曰:‘求其放心,放心收而后道心生。’亦即道家收视返听之理。”


这句话的含义是不是,气要常在丹田出,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
不能在胸中,只能沉于丹田?
  师哥请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7 18: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是,那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19 14: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挺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东湖街道布心路1023号东乐花园57A栋4B
联系电话:0755-8998211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